2017年12月30日

2017 我的投資回顧

2017年為留在股市的投資朋友,是個報酬匪薄的一年,為我則更是「慵懶」的一年。因為,今年我只抱著少數的幾檔股票(五根手指頭),就看著每一檔輪次上漲。
我今年投資報酬率(ROC) 14.0%,輸美股大盤道瓊指數24.7%的漲幅、S&P 500指數19.4%的漲幅和NASDAQ指數28.2%的漲幅,輸台股大盤指數16.3%的漲幅和波克夏B股21.6%的股價漲幅,只打敗陸股上證指數6.5%的漲幅。

我的投資報酬率分析
會輸那麼多,一來,是投資組合中比率不低的鴻海(2317),年末股價一路下滑。二來,年初趁下市前購買的興航(6702)股票,到目前為止還沒處份完它的飛機,所以,損益未知。我以「不賺不賠」將它這檔列入自己今年的投資損益表。三來,若還要給自己找個理由的話⋯⋯好吧!我14.0%的投資報酬率,是以可投資用資金的總資本(Capital)來計算的資本報酬率(ROC, Return of Capital)。但是一整年下來,我保留了總資本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現金,預備危機入市。這樣的做法,無疑降低了今年的投資報酬率。但若以我今年底已投入股市的資金和今年的總獲利來算,我的投入資金報酬率(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就達到21.4%。嗯,沒輸那麼慘,還是可以說的過去的。畢竟大盤的漲幅,也是以股市中的資產來計算的,沒有計算所謂的「未投入資產」。若真的要算淨資產報酬率(ROE, Return of Equity),也就是扣除總資本中的借貸款所得的淨資產,報酬率達22.9%,僅輸道瓊的24.7%和NASDAQ的28.2%了。
不曉得你們接受的了或接受不了這樣的自我解釋?呵呵!
林區在《彼得林區選股戰略》書中提到了「散戶的優勢」:「散戶你想單買一支股票就買一支股票,一切都隨你高興。萬一找不到基本面良好的股票,你還可以高掛免戰牌,等待更好的機會。至於股票經理人可就沒有這種奢侈的選擇,他們不可能把股票賣光。」所以,高興保留多少比率的現金,隨散戶你高興,即使空手也可以,不用向別人解釋為什麼。一旦機會來臨就全押下去。這就是我們散戶的優勢!

我的持股分析
我的持股中,鴻海是今年上半年的亮點。隨著獲利新聞的發布,股價從年初的84.2元來到年中高點122.5元,最高漲了45.5%,還發了史上新高的4.5元現金股利。雖然,下半年股價低迷。但是,我對郭台銘和鴻海的企業文化有信心,相信他們還能再創獲利新高。尤其,隨著夏普由虧轉盈,破紀錄最短時間重返東證一部,展現了鴻海企業文化卓越之處。當然,我對鴻海的信心不是盲目的信從,是研讀了多少財報、資料與書籍後得來的。
波克夏則是今年下半年的亮點。
它占我總資本的五分之二,股票投資組合的一半以上(完全符合我書中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組合策略)。年終,波克夏B股股價盤中終破200美元,A股更破30萬美元。我從九月開始,就寫了好幾篇文章指出「買進巴菲特,真的有賺18%!」:
「在2015/9/18出版《買進巴菲特,穩賺18%》一書,買書後第一個交易日—9月21日—就馬上以當日收盤價130.98美元買進BRK.B。兩年後的今天,不管是第一篇文章所指的2017/8/31 BRK.B 股價181.16美元,還是2017/12/18 盤中破200美元的價格。買進BRK.B的年複報酬率都有達到18%,甚至打敗18%!」
波克夏今年股價漲幅為21.6%,過去四季每股帳面價值成長了14.4%(從2016 Q3到2017 Q3)。波克夏的股價漲幅又讓我今年投資報酬率(ROC)輸了。「打敗巴菲特」談何容易!若再幾年我還繼續輸巴老,我也要學學波克夏老股東們:「綁起雙手」把全部資金交給巴菲特和孟格投資了。
其他持股,年中陸續清倉,只為了提高現金比。也在股價大跌之際,年底抄底部分股票,尤其最近跌非常嚴重的奇異(GE)。我想的是「道瓊工業指數1896年設立以來,唯一始終留在其內的公司」和「逆向投資」。至於未來報酬率如何?到時再看看。

我的投資資金配置
豐收之餘不忘荒年的來臨。正如聖經創世紀中埃及法郎的夢:尼羅河上來的七隻肥母牛,被後來的七隻瘦母牛給吞了下去。「看埃及全國將有七年大豐收。繼之而來的是七個荒年,那時人都忘記了埃及國曾有過豐收。當饑荒蹂躪此地時,誰也覺不到此地曾有過豐收,因為相繼而來的饑荒實在太嚴重了。」(創41:29~31) 
所以,今年我一直提醒自己:狂歡的灰姑娘舞會後,依然留在股市的人,熊市突臨時,想跑都跑不掉。但是,若提早出場,則會享受不到牛市末段豐厚的急漲,感覺自己好像是個傻瓜一般。這樣互相矛盾的兩句話,唯有智者能解。然而,「一切智慧,皆來自於上主,並且永遠及在有時間以前,就和祂同在。」(德1:1) 閱讀、寫作、靜思與祈禱正是獲得智慧之法。
今年為我是個慵懶投資的一年:一來極少進出股市;二來保留了高比率的現金。但是,保留高比率現金,當遇到便宜好股票時可以隨時下手買進,也可以避免熊市突臨時無法危機入市的缺憾。缺點就是降低投資報酬率。這樣的思維在《我的66%投資》一文中說明的非常詳細。

自勉
好友問我:為我,什麼是成功?
大哉問!讓我陷入沉思⋯⋯
夜裡,我在日記上寫下我所期盼的成功:
一、在世成聖—這是人生終極目標,也是最大最重要的事。
二、家人親友共享天倫—然而真正的天倫是共融於基督,也就是將來大家能在天堂團聚,共享永福。所以我要多為每一位家人、每一位親戚、每一位朋友和亡者們祈禱,祈求天主的光輝照耀著我們,啟示我們「猛力爭取天國」。
三、能自在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再被別人的想法、觀念與命令牽著鼻子走—這就是我積極理財投資,追求財務自由的目的。但是,相比前兩項目的,這項目的似乎又短暫、又不那麼重要⋯⋯
今年的慵懶投資也是沉迷於一些興趣⋯⋯好吧!我想換車,想了整整半年,幾乎要簽約了。但是,最後還是決定讓自己保留一點點「理性」。以「想要」而非「需要」的理由,暫緩今明年換車的慾望。訓練自己「延宕需求滿足」。保留更充足的資金,等待危機入市的時候。危機之後,或許就是能讓我笑著換新車的時候了罷!
因此,我要以去年引用聖經的話再次惕勵自己並且勉勵大家:「天主的救恩,引導我們捨棄罪惡的生活,和世俗的誘惑,助我們在世過自律、公義、虔敬的生活,以期待所希望的幸福。」(弟 2:11~13)
一位成功的投資人,長期來看,正是必須具備自律(Self-discipline)、公義(Justly)和虔敬(Godly) 的修為。心靈的修為方能取得投資的成功啊!

2017 投資報酬率比較
我的ROC 14.0%
我的ROI 21.4%
我的ROE 22.9%
BRK.B 股價漲幅 21.6%
道瓊指數漲幅 24.7%
S&P 500指數漲幅 19.4%
NASDAQ指數漲幅 28.2%
台股 盤指數漲幅 16.3%
陸股上證指數漲幅 6.5%

2017年12月24日

邀請大家一起來寫2017年自己的投資回顧

叮叮噹,聖誕鈴聲響起,歡迎主耶穌的誕生,造物主慈愛的救贖。最近我開始在寫《2017年我的投資回顧》,並邀請讀者、粉絲和投資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寫自己2017年的投資回顧。
「訓練獨立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寫作,而不是閱讀」。閱讀能豐富見聞,引導思考。但是,要能訓練真正的「獨立思考」,還在於「寫作」。寫作,能有效轉化閱讀,融入自己的知能基礎,形塑自己的獨特觀點。我自己就頗受益於此。
讀者、粉絲和投資朋友們,可以就自己過去一年的投資績效與大盤和波克夏股票相比較,從中分析自己買賣過程時的心路歷程,探討今年投資成敗或布局的因果關係,自我評判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寫作,沒有絕對的格式與限制。這樣做,相信對你、對我、對其他人來說都很有幫助,並能記錄自己今年的投資心路歷程。
我毛遂自薦,就來當個作文批閱老師。我會先閱讀各位的投資回顧,再給予各位回饋。但謹止於「回饋」,而非評分。因為,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評分,才具有真正自我改變的意義,別人不行!
我的《2017年投資回顧》預計在今年12月30日放上粉絲專頁和部落格。那時是台股、美股今年已收盤封關的日子。你可以在我的文章下方留言處分享你的《2017年投資回顧》,讓大家共享與回饋,也可以私訊與我分享。我們說好:任何留言回饋僅限於善意的回應、文雅的言語與建設性的留言,不然一律刪除。既使有些微微的「酸味」也不行。因為,「只有自己能對自己評分,這才具有真正自我改變的意義!」任何的酸言酸語甚至毀謗,都對當事人不具任何的建設性。
期盼一讀各位的《2017年投資回顧》!

PS. 今年到2017/12/22為止,台股大盤指數漲了約15.1%,美股大盤道瓊指數漲了約25.3%、S&P 500指數漲了約19.3%、那斯達克指數漲了約29.3%,陸股上證指數漲了約6.2%,波克夏B股漲了約21.4%。

2017年12月7日

熊市來臨時,我能危機入市嗎?

「熊市來臨,危機入市」這是價值投資人夢想的買進契機。但是,說的容易,做起來⋯⋯看看金融海嘯時有多少人真敢危機入市、長抱獲利,或下手時間正確而不被洗出?真是掐指可數。
正值大牛市行情,我卻盤算著熊市時的危機入市,但也不斷問自己:到時,真敢下手嗎?有足夠的資金嗎?買得對時機嗎?會不會下手太早或進場太晚?
雖然,近日台股跌,但美股屢創新高,還是牛市。大牛市末期通常是消息大好、一路上漲、情緒樂觀,然後又吸引更多的散戶與資金入市,造成更大的漲幅、更歡樂的氣氛、更多的利多消息。這就是所謂的牛市末升段、派對最後璀燦的煙火。若提早出場,你會享受不到這一段豐厚的急漲,好像是個錯失投資厚利的傻瓜;但是,若沉醉在這「灰姑娘的舞會」中,因為牆上的鐘都沒有指針,舞會又愈來愈熱絡、愈來愈吸引人下場熱舞,午夜十二點後你將跑不掉。這是永遠令人兩難的選擇。我覺得,我們現在不能離場不參與,更不能全押耽溺其中。可能三分之二投入牛市,三分之一準備熊市,比較能平衡兩難。這就是我上一篇文章《我的66%投資》的要義。
請記得:巴菲特把股市比喻成灰姑娘的舞會。舞會一開始,參與的人總是畏畏縮縮、氣氛冷清。隨時音樂的抑揚頓挫、人群的熟悉、雞尾酒的助興,舞會漸趨熱絡。在最後璀燦的煙火中、彩帶齊飄揚時,眾人皆沉醉其中,戀戀不捨離去。但,牆上的鐘雖沒有指針,時間卻是老老實實的流逝。午夜一到,牛市頓停,熊市來臨,一切又變回南瓜和老鼠。依然留在股市的人想跑都跑不掉。試想,市場一片恐慌之際,人人驚懼,你的股票想賣,誰要買?
寫這文章,我也是提醒自己:若過度沉溺牛市末升段,熊市來了我也跑不掉。
股票投資人最討厭不確定性、未知性。當熊市突臨,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不管是看總體經濟或個別公司,人人充滿不確定性。如果,有人知道局勢會如何演變,他大可賣鍋砸鐵的融資買進或放空。但是,就是沒人知道是怎樣,會怎樣。沒人能正確預測。2008 金融海嘯就是個現成的例子。當時人人恐慌、驚懼、徬徨、茫然,想找個答案卻沒有真正的答案,想問人,所謂的大師比你更困惑。真的,若是那時誰能先知先覺,如今早已富貴滿盈了。事實是,人人充滿不確定性,不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身處牛市,當思熊市的應對之策!我想,除了多閱讀、多思考,日常生活自我心性與自律的鍛練更是重要。尤其,基督徒的我更要求自己:「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得前 5:16~18)。勉勵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克己、祈禱與補贖,依靠救主耶穌基督。磨練自我心境,才能泰然面對危機,清晰思考下一步,勇於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在此也勉勵讀者、粉絲們一起努力,自我學習,自我鍛練。不要寄望到時我能告訴你怎麼做,因為我也不知道怎麼做,我也充滿不確定性,我也會滿布憂慮和恐慌、不知所措。而且一旦說錯話,後果不堪設想。危機當頭,唯有保持靜默,呼求造物主的光照,自己靜心思考、自己冷靜判斷、自我鞭策行動。因為,只有你能做自己的決策。

2017年12月5日

BRK.B 差點破$200!

波克夏又漲,12/4收盤價$196.96,創造了今年20.8%的股價報酬率!若自出書時的$130.98買進股價來算,買書、投資波克夏的總報酬率達到50.4%,年複報酬率更達到20.3%!
盤中BRK.B最高價$199.48,不但創新高,更一掃之前有網友懷疑它的股價有一天能否上$200的疑慮。
但是,波克夏股東們、《買進巴菲特,穩賺18%》讀者們、《擁抱巴菲特》粉絲們:請注意!我們樂得帳面價值大漲之際,BRK.B = $196.96的股價,它的落後本淨比已來到 PBR=1.58,不算便宜了!

2017年11月30日

BRK.B V型反轉,再創新高

11月中股價才從高點的$190跌到$180,如今才兩週 BRK.B 就V型反轉,再創新高。是投資客的恐慌情緒過了,資金又回頭追捧了嗎?
因著11月初季報發布,波克夏因為三大颶風災害和墨西哥地震的保險理賠,以及匯率損失,獲利相對去年同期減少。媒體炒作說波克夏今年度獲利將虧損。但是,它的季報看不出「有虧損」!反而還獲利。也就是說,不是「波克夏公司」全年度虧損,而是「它的保險子公司」有可能全年度可能會虧損。
這讓我想起之前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中提到,每次天災造成保險理賠後,就是波克夏眾多保險子公司「危機入市」的機會。因為,天災造成的損失會讓民眾和機構更有風險意識,也願意買更多的保險、更好的保障來避免下一次的災損。當然,這時「敢」危機入市,也有「足夠財力」危機入市的保險公司,更容易賣出更多的保單、更高的保費。波克夏母公司最擅長危機入市,保險子公司也不例外。加油!簡恩( Ajit Jain, BHRG CEO)、雷隔( Kara Raiguel, General Re 新CEO)!
季報一出,我就不認為波克夏今年度會虧損,因為它還有太多現金牛子公司,加上能危機入市的保險子公司。如今股價V型反轉,更是還給它一個公道。

2017年11月22日

下次金融危機,我抱的波克夏也會大跌

先給自己打個預防針:下次金融危機時,不只別的股票會下跌,我所緊抱的波克夏股票也會下跌!大大崩跌!不過,我想比較難跌破股神所定的公司回購股票的標準線:PBR<1.1。

2017年11月4日

2017Q3起買進波克夏B股合理價格

第三季底BRK.B的BPS=$124.96,比去年底$114.74,成長了8.9%。保險浮存金增加至1,130億美元。
波克夏第三季以及今年以來,因為哈維、艾瑪和瑪利亞(Harvey, Irma and Maria)三大颶風災害和墨西哥地震的保險理賠,還有匯率損失,獲利相對去年同期減少。

PS. 補充巴菲特2017年度寫給股東的信(鉅亨網譯文)
「值得注意的是,三場颶風(2017年哈維、艾瑪和瑪利亞:Harvey, Irma and Maria) 造成的 20 億美元凈損失只導致波克夏的 GAAP 凈值降低了不到 1%。在再保險行業的其他領域,許多公司的凈資產損失率從 7% 到 15% 以上不等。這些公司遭受的損失本來可能會更大:如果 Irma 颶風再往佛羅里達向東行進一點,那麼投保損失很可能會額外增加 1000 億美元。」


2017年11月3日

若再問我:現在是不是買進或賣出波克夏的時候,還是該加碼或減碼。抱歉!我都 不再回應這些問題!

我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p.81 的 表2-6 已經提出了六種「買進波克夏股票的投資策略」,並且有詳細地做法與優點論述。
而我自己採用書 p.67「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組合」,做法和論點從 p.65 到 p.70 寫得很清楚詳細。
網友若要投資波克夏股票獲利,必須先熟讀《買進巴菲特,穩賺18%》一書,說服自己願意買進波克夏股票並長抱。再從書中挑選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波克夏股票投資策略,氣定神閒、胸有成竹地來買波克夏股票。
不然,你若不瞭解巴菲特和波克夏,你若沒有自己的定見,也沒有適用自己的波克夏股票投資策略,臨到決策才來問我,就容易追高殺低,日日夜夜牽腸掛肚,抱不牢這麼好的波克夏股票,還讓自己的情緒隨股價而波動,很難投資成功。
投資是自己的事,如何用錢,如何分配自己手中的資源,都是自己的事。沒有人能為你做決定,也沒有人能真正指導你現在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切都要自己拿定主意,做自己的主人。
投資波克夏,最好的方法就是熟讀《買進巴菲特,穩賺18%》一書,反覆閱讀,靜心思考,擬定適合自己的波克夏投資策略,努力執行,化自己的阻力為助力。
以後,抱歉!我不再回應「現在是不是買進或賣出波克夏的時候」以及「現在是該加碼或減碼波克夏股票」的問題。

2017年11月2日

我的66%投資

在當前股價不斷創新高之際,我不斷減碼。正巧減到持股占總資產的66%,也就是說目前持有股票的市值占可投資資產的2/3;換句話說,我的現金比率達到1/3。這樣的作法合不合乎邏輯?
適巧最近讀到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 2017/8/3 所寫的投資備忘錄<歷史再度重演> (現在知道我的資訊來源多落後了)。馬克斯針對現今總體經濟的分析讓我感觸良多,他提到:
「退後一步,縱觀全局,我們發現了什麼?
一些股票估值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投資者恐慌指數(VIX指數)處於歷史低位。
出現一批大家相信永不下跌的股票。
超過上兆美元湧入價值未知的投資。
低評級債券和貸款的收益率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新興市場債券的收益率仍然較低。
私募基金的募資創歷史新高。
有史以來募資最大規模的基金專注槓桿科技投資。
數十億虛擬貨幣的價值瘋狂暴漲。」
他指出:「這些情況顯示出當今市場的狂熱,雖然還未形成荒謬的泡沫,但熱度已高,所以風險高。」
馬克斯分析現在金融市場已趨於狂熱--雖然還未形成荒謬的泡沫。那,我們該如何投資呢?他提到,如果從他2011年就開始提出警告至今,如果只是持有現金,那麼投資人會損失重大。他的橡樹資本管理公司會「避免大幅增持和減持現金」。所以,我現在66%持股比例,似乎不謀而和了這樣的觀點。
巴菲特曾把股市比喻成灰姑娘的晚宴:狂歡的舞會,午夜十二點一到,一切都會變成南瓜和老鼠⋯⋯但是,狂歡的股市特別的是:牆上的鐘都「沒有指針」!
誰都不知道牛市何時結束,熊市何時來臨。馬克斯形容我們現在所處的金融環境,就好像棒球冠亞軍賽的第八局,兩隊互有領先,但是不知道比賽何時會結束。
現在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的超大熊市,會形成至今已經九年的大牛市,真是不足為奇。因為,跌得多深,爬得多高。但是,爬得多高,將來也會跌得多深。現在的大牛市何時會結束,誰也不知道。或許明年,或許還有兩年、五年,甚至更久⋯⋯但是,一旦牛市走太久、爬太高,將來的熊市又將是一次恐慌至極的大熊市。
或許,你會認為現在在牛市中投資的你時時警惕,所以一旦熊市來臨你能立即撤出,全身而退。其實,每個人都這麼想。我之前也這麼認為。但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歷史告訴我們:股市真的是處於一個沒有指針大鐘的灰姑娘晚宴。沒有人能及時跑得掉,如果當時你還沉醉在婆娑搖曳的舞會中,而不是坐到板凳旁邊準備抽身。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金融海嘯最慘烈的時刻,華爾街銀行的一位高階主管,下班時看到一樓的ATM提款機,忍不住去領了一些現金在手,手握現金讓當時已是驚弓之鳥的他,心中踏實很多。連叱咋風雲的華爾街銀行高層,面臨金融海嘯都為恐懼所主導,沮喪地看不到未來,以手握可看得到的現金安撫自己,何況我們一般投資人呢?一旦熊市突然來臨,我們真跑得掉嗎?
目前台股大盤高達10,840點,美股的道瓊高達23,517點、 S&P 500高達2,588點。若問我:台股大盤會不會創新高到16,000點?美股道瓊會不會創新高到35,000點? S&P 500會不會創新高到3,900點?(50%的漲幅) 我認為不無可能。但是,何時會反轉直下,多少點會開始崩跌?我不知道,也沒有人知道。
「如果只是持有現金,那麼投資人會損失重大。」但是,如果全部梭哈,損失更慘!所以,回到題目:「我的66%投資」這是我現在的投資策略。讓2/3的資產留在股市,享受牛市後段的揚升。因為,一旦離開市場,就表示放棄接下來獲利的機會。我也把這部分投入在偉大的企業中,享受與贏家共創價值的機會。畢竟,到10/31,我今年的投資獲利已達14.5%。感謝天主!
另外1/3的資產,先以現金的方式在場邊待命吧!耐心等待絕佳的危機入市機會。但是,若發現「絕妙快速致富的機會」,我「或許」會將部分的現金投入下去。請注意!所謂「絕妙」的機會,就不是「一般」的機會;所謂「快速致富」,就不會是「長期等待」的投資;而我所謂的「或許」會將部分的現金投入下去,則是考驗自己的投資心性--這才是投資成功的關鍵。(有要給我的建言,歡迎告訴給我!)
目前BRK.B 占我總資產的37%,並占股票資產的56%。總算是堅守《買進巴菲特,穩賺18%》「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低 PBR 的持股成本,讓我即使遇到金融危機也能堅守「隨時買、隨便買、永遠不要賣!」的波克夏投資原則。
面對有如棒球冠亞軍賽第八局般的金融環境,我們似乎看不到未來的演變。猶如黎明前的黑夜,特別的漆黑,淒黑地讓我們相當徬徨,看不到下一步。唯有謹守內心的微光,依靠造物主的恩寵。「在你做任何決策前,先在天主台前想一想。」(道路) 黎明之前是讓我們準備的時刻。我現在盡量花時間閱讀與思考,準備天明的來臨。

PS1.文中所引用霍華·馬克斯2017/8/3<歷史再度重演>投資備忘錄中文翻譯資料來源與全文出自:https://www.iread.one/1256838.html?format=amp
PS2. 網路上找到10/30左右的各項指標:
美國VIX指數=10.5 (馬克斯文中所提27年歷史低點約9 )
美股巴菲特指標=137% (馬克斯文中所提當時為145%)
台股巴菲特指標=186% (金融海嘯前最高點為2007/9/29的179%)

2017年10月25日

破$190了!看來年底前破$200也不無可能了

只是,東算西算,好像都PBR>1.5 --不管是用落後PBR來算,還是現時PBR來算都一樣。

我不是要鼓勵大家現在進場買波克夏股票!
好的投資是在大家悲觀時買進,卻在大家樂觀時旁觀。
現在BRK.B屢屢創新高,股價也超出第二季落後本淨比的1.5倍 (PBR>1.5),即使即將公布的第三季財報來看(可能11/4公布),現時本淨比也可能超過1.5倍 (PBR>1.5)。股價不便宜。
抱歉!我看盤時,還是會受到股價波動的影響--所以最好買完BRK.B了就忘了它,別看盤了--看它屢創新高,抱的很開心。
當然,你也可以現在買,但是,一定要有抱緊波克夏的心理準備--不要賣--不要受股價波動的影響。這樣,三年後(保守看),就有豐碩的美果可嘗了。


2017年10月13日

危機入市,你真敢嗎?

孟格說:「只要做好準備,在人生中抓住幾個機會,迅速採取適當的行動,去做簡單合乎邏輯的是,這輩子就能得到很大的財富。一旦機會來臨,如果勝算高,那麼利用過去的謹慎和耐心得來的資源,重重壓注下去就對了。」
一次危機入市,常常就能讓投資人得到好幾倍,甚至幾十倍以上的報酬。這樣的報酬常能讓人致富,獲得財務自由。2008年金融海嘯的超大危機,就造就許多成功的投資人。歷經人人恐慌的金融海嘯洗禮,這群危機入市的投資人,他們的成功是無可置疑的。因為,機會之門不是只為他們開,恐懼也不是不困擾他們。但是,他們能獨排眾議,危機入市,方得享受海嘯後大牛市的美果。
為此,我也要問問自己:下次金融動盪之時,我敢危機入市嗎?眾人都恐慌不已時,眾口鑠鑠壞消息時,我敢獨排眾議下重手買嗎?我能不受他人影響,相信自己最初始的判斷嗎?
現今,美股屢創新高,美股牛市已走了八年半;台股萬點以上交易日數屢創紀錄;波克夏股價也一路上揚屢創新高。相較前幾年,不斷有專家提出崩盤的警告,卻都ㄧㄧ被打臉;現在,提出熊市警告的建議似乎少了。這是否讓我們想起「牛市憂慮中昇,熊市希望中跌」的警語?
若熊市突然來臨,波克夏股票是賣是抱呢?我自問。我想,因為我的波克夏持股成本夠低--以PBR 來算--所以,我打算到時給它抱上又抱下。
「抱上」,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波牛市會走到哪兒,我為什麼要錯失未來豐厚的獲利呢?「又抱下」,相對波克夏帳面價值年年增長,季季增長,即使下一次大熊市來臨,波克夏股價再跌也不至於跌破帳面價值罷--還有巴菲特立下PBR<1.2 & PBR<1.1 的股票回購標竿在那兒。那,我還用擔心股價抱下的風險嗎?何況屆時,我還能利用融資額度逢低加碼波克夏呢!因為,恐慌一降低,波克夏股價就可能回升了。
好吧!波克夏股票不擔心,那其他的股票嗎?例如,像遇到1987年美股的閃崩,或北韓危機或台海危機造成亞股尤其是台股的崩跌,我敢危機入市買進非波克夏的股票嗎?
再復習一下孟格提到的危機入市原則(我把它濃縮成16字箴言):
「徹底研究,堅守原則,等待機會,奮力出擊。」
每一次金融危機不但是危機更是轉機,是投資人危機入市、大買價廉物美品的機會。但是,事前的研究不夠,可能誤判情勢,選錯標的;無法堅守價值投資原則,也可能被市場先生清洗出場;不能耐心等待,可能危機來時已籌不出資金買股;最後,如果你被市場先生的恐慌情緒影響,不相信自己的判斷,也很難奮力出擊,危機入市。
「徹底研究,堅守原則,等待機會,奮力出擊。」不是危機來了才準備,而是要事前的公司分析,徹底研究;瞭解巴菲特價值投資法則,戮力行之;訓練自己的耐心與紀律--這個反而是最重要的投資成功要素。事前的準備,你才敢危機入市,奮力出擊。
現在,大牛市的光陰,正是準備的時候!「徹底研究,堅守原則,等待機會,奮力出擊。」

2017年10月4日

理財就是學習資源再分配

讀2017/10/4聯合報專文《貧窮世代/窮孩子 怎敵資優生 教育難以脫貧》,文中提到「教育很難幫貧窮兒脫貧」,心有戚戚焉。自己生活周遭遇到許多貧窮兒,但看著他們享受著各界關懷之餘,卻無心、無意、無力脫貧,不禁要來談談理財與脫貧致富。
我認為,要脫貧致富需要自覺、自學與自律。
所謂「自覺」就是要自我覺悟,願意改變;若自己都不願意改變,沒有人能夠幫助他。「自學」就是要自我學習理財知識,現在是知識爆炸時代,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成為專家。「自律」則是決定高階理財活動--投資活動--勝敗的關鍵;這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訓練,最好有信仰相佐。
自從自己理財投資學有所成後,總想與人分享理財知識。寫書出版是方法ㄧ,寫部落格、粉絲專頁是方法二,與人談此話題是方法三,更想有機會來辦個講座--第四種方法。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理專的廣告詞,事實也是如此。但是在從小欠缺理財教育,又心防理專的行銷手段之餘,一般人大概跟以前的我ㄧ樣:不屑理財,無心理財。這普遍存在於文青和貧窮家庭中。於是,我覺得換個詞語比較不讓人排斥:理財就是「資源分配」,學習理財就是「學習自身資源的再分配」。所謂的資源,所謂自己掌握到的資源,在我的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中有寫到,這些「資源」包括了現在的、過去的和未來的資源,也包括了自己的和別人的資源。一個人不可能沒經過學習、驗證,就能有效、正確地學習資源管理、分配的工作。
在「學習理財就是學習自身資源再分配」的觀念中,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資源分配要合乎「比率原則」。也就是,你要分配多大比率的資源時,你得要花多大比率的時間與精力下去。例如,買個一千元的東西,你可能花一整天的時間研究、比價;買個一萬元的東西,是否該花一整個星期的時間與精力來研究與比價;買一檔幾十萬投資下去的股票,或一棟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房子,你該投注多少的時間與精力下去研究,反覆推敲,比價呢?肯定要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時間,這才符合比率原則!相對來說,買一百元或幾十元的東西,你何必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去比較呢?事實上,很多失敗的理財者、陷入貧困者,都是使用了反比率原則來理財:愈大的資源分配,愈短的時間決定,愈無知地去做決策;相反,愈無關重要的資源分配,愈斤斤計較⋯⋯
行文至此,讓我們都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在做理財--資源分配時,有沒有合乎比率原則的研究與比較?還是反其道而行?
耶穌說:「天國是以猛力奪取的。」(瑪11:12) 為基督徒來說,追求天國是最重要的事。在「比率原則」下,基督徒該以最多的時間與精力跟隨耶穌基督,追求天國,努力成聖。然後呢,學習理財,合理應用天主給我們的塔冷通(talent),努力行善,為主服事。基督徒的理財--合理而有效率的資源分配--該是如此!積極事主、愛人,祈禱、克己、補贖、自律、行善;而非醉生夢死,無所事事。

註:塔冷通是耶穌時代羅馬帝國最大的幣值單位,約等於當代工人16年的工資。英文的talent,演變為天主賜給每個人的天賦、天份。

2017年9月20日

V 型反轉,恭喜大家!

雖然短期的股價波動不能代表什麼,至少能安初為波克夏股東者在投資初期的心。粉絲們:加油!
BRK.B = $183.01

2017年9月1日

買進巴菲特,有賺18%喔!

《買進巴菲特,穩賺18%》書的出版日2015/9/18。若在買到書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9月21日--就馬上買進BRK.B,以當日收盤價$130.98 買進。兩年後的今天2017/8/31 BRK.B 股價來到$181.16。買進BRK.B,股價上漲38.3%,年複報酬率達到17.6%。
雖然,17.6% 複利率沒有達到18%,但卻能打敗單利率的18%!


2017年8月30日

波克夏成美國銀行最大股東,投資獲利豐厚

在我《買進巴菲特,穩賺18%》書中p212寫的事應驗了:
「美國銀行2011 年 8 月出現了危機,當時巴菲特決定注 資 50 億美元購買其優先股,並獲得將來可以 50 億美元購買 7 億普通股(約每股 7.14 美元)的認股權證。
「巴菲特表示對美國銀行的未來充滿希望!」

2017年8月23日

波克夏股價又創新高,請看見巴菲特價值投資之道

BRK.B昨天最高價$180.58,收盤價$180.45,都創新高。BRK.A盤中的最高價$271,300 (BRK.B=$180.87),收盤價$270,960 (BRK.B=180.64)也是創新高。
以新發布的波克夏第二季每股帳面價值,BRK.B的BPS=$121.88來算:
BRK.B的PBR=1.48
這是落後本淨比(PBR),股價還不算高。而現時本淨比(PBR)肯定更低,股價更沒有高估!
當前美股、台股屢創新高,居高當思危!增加資產現金比是良策,波克夏現在也是滿手現金。波克夏要增加現金,除了ㄧ般人認為的「賣股」和「減碼」,它還有另一種方式:正如我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所寫的,波克夏所擁有的眾多子公司和所持有的股票,它們都是獲利很強的公司,每月、每季、每年都能生產源源不絕的現金,貢獻母公司及持股公司波克夏。所以,波克夏只要暫停買股與收購的行動,甚至減緩這樣的行動,就能累積大量的現金,為下一次危機入市作準備。
我們投資波克夏股票是根植於「價值投資」--雖然也有朋友告訴我他想上下來回操作--看見波克夏現在和未來的價值,與它這位贏家共創價值,才是長期獲利--獲厚利--之道。只要波克夏股價低於內在價值,我們就可以陸續買進;只要波克夏股價不脫離內在價值的範圍,我們就可以長抱股票;只有波克夏股價遠超過內在價值,我們才思考要不要先賣掉或減碼。
在巴菲特1995年度寫給股東的信中提到:「當我寫下這一點的時候,波克夏目前股價是每股36,000美元(A股),孟格和我都不認為我們的股價受到低估。」我算了一下當時波克夏本淨比是 PBR=2.5。所以,這樣的本淨比(PBR=2.5)是巴菲特認為波克夏股價不被低估的標準。若以新發布的第二季每股帳面價值(BPS)  BRK.B=$121.88來算:PBR=2.5的股價應為$305。也就是說,只有當前BRK.B 股價來到$305時,才是我們該思考賣出或減碼,甚至是不買不賣死抱的時刻。
或許,讀者及網友會問:知道當前股市屢創新高之際先賣掉,等股市崩盤或大修正時再買回,這樣來回操作不是更明智嗎?看起來似乎如此,但是,我們永遠不知道股市、股價未來的走勢。如果你在BRK.B股價$180之際賣出,期待未來更低價買進;結果股價來到$280高點才反轉,跌到$200時就止跌回升,你卻等到$250才忍不住上車,這樣的作為不是更不智嗎?呵呵!這就是我書中提到,我在2011年到2012年所犯的「最失敗的投資經驗」。
行文到此,我想起波克夏股東賴美秀親臨股東大會現場的旅程分享,尤其她跟一位88歲老爺爺股東的合照讓我印象深刻!滿臉皺紋的老爺爺股東比巴菲特大兩歲,年紀雖大身體卻硬朗,還和朋友開了一天半的車從賓州到奧馬哈來參加股東會--富裕似乎能讓人長壽又健康。老爺爺股東抱波克夏股票應該抱很久了,部位也應該相當的大,對巴菲特應該也是相當的瞭解與信任。
想像一下,如果你跟這位老爺爺股東一樣,只抱波克夏股票,而且抱的股份大到能讓你財務自由,持股成本又非常低--假設低到BRK.B=$10,這可是BRK.A=$15,000的股價了--這時你會關注波克夏的什麼?當然,巴菲特和孟格的健康和精神狀況,接班工程,波克夏子公司和持股公司的競爭力,這些是必然關心的。可是,老爺爺股東會關心波克夏股價的漲跌嗎? BRK.B股價漲到$200,或跌到$150,甚至跌到$100,對老爺爺股東有差嗎?我想,他更關心的是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BPS)是否年年增長,也就是內在價值是否愈來愈豐富。只要內在價值增長,他的持股價值就會增長,長久來看--實際上他也抱股很長久了--財富會呈複利式的增長。
這就是巴菲特主義投資之道!
我的讀者可能大多數跟我一樣,小散戶居多。我們都努力追求財務自由,所以投資上可能比較急功好利。但是,想想老爺爺股東的例子,我們比較能看清投資波克夏真道,也比較能理解我書中提到「波克夏股票隨時買、隨便買、永遠不要賣!」的邏輯。
BRK.B 股價又創新高,但是,讓我們學習看見巴菲特價值投資之道。


2017年8月5日

波克夏2017 Q2財報出來了

BRK.A的BPS=$182,816,比去年底的$178,073增加了6.2%。波克夏保險浮存金增加到已有1,070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2兆。
BRK.B的BPS=$121.88。
波克夏2017Q2後的合理買價為:
PBR<1.5 --> $182.82 合理價格
PBR<1.2 --> $146.25 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
PBR<1.1 --> $134.07 價格遠低於保守估計內在價值
各位朋友:你波克夏股票持有成本的本淨比(PBR)多少了?

At June 30, 2017, our book value had increased by 6.2% since yearend 2016 to $182,816 per Class A equivalent share. Insurance float (the net liabilities we assume under insurance contracts) at June 30, 2017 was approximately $107 billion, an increase of approximately $16 billion since yearend 2016. 


波克夏股價本週屢創新高!

若以BRK.A的收盤價$270,000來算,BRK.B的股價已有$180。年初至今,波克夏股價漲幅已超過10%。


2017年7月28日

買房致富--從中國大陸的發展看

ㄧ趟大陸行,接觸了幾位買房致富的朋友,心中感觸萬千。若要富,第一是創業,第二是買房,第三才是買股。先看創業,全球首富都是創業家,所以無庸置議。我們在此討論「買房致富」。
幾位接觸到的大陸朋友,都是從改革開放以後就積極買房。至少是在改革開放經濟推展到他們居住地後,手中有賺了的錢、貸得的款、抓得的機會就積極買房,不管是買住房、辦公大樓或店鋪。他們有的賺近千倍,有的上百倍,最少也有十倍以上。這是財富的大暴發!所以,買房真能致富!抓住整個國家社會發展的機會積極買房,你我就可以像這幾位朋友一樣:不用再上班,不愁吃和穿,到處旅遊去。
就觀察到大陸房地產的大暴發,我整理ㄧ下買房致富的外在條件:
1. 國家經濟高速且長期化成長。
2. 人口大量都市化移動。
3. 原有房舍老舊需要更新。
唯有國家經濟高速成長才能帶來財富,若是長期高速成長就是複利效果。中國大陸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兩位數的百分率,總體經濟的複利效果驚人!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大。個人財富的增長同樣驚人!
國家經濟大成長後,人口就會往都市移動,帶動都市房價的成長。可是中國那麼大,人口那麼多,經濟成長又那麼長久。所以,在中國大陸,人口的都市化造成「村寨的人口往鄉城移」,「鄉城的人口往縣城移」,「縣城的人口往州城移」,「州城的人口往省城移」,「省城的人口往沿海ㄧ級都會移」,各地都有興建住房、辦公大樓的需求,房價也跟著級級高昇!實際上,中國大陸人口的移動是上面所述情況逆向的移動:先是西部省城往沿海大都會移,再是各省人口往省城、州城、縣城、鄉城移。
在經濟發展、人口移動的同時,中國大陸各地原有的房舍老舊,極需要更新。十幾年前,我造訪大陸大西部,曾見到ㄧ座優美的當地古建築,進去ㄧ問才知道,這是當年當地士紳所建的豪宅。中共建政以後,鬥爭地主和資本家,把他們趕岀來,把房子分配給了好幾家人居住。也就是說,從中共建政到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中國大陸幾乎沒有新建多少房舍,有的只是政府大樓。
所以,國家富了,人口移動,新建築就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複利式的經濟成長形成龐大的財富,國進民退的企業發展讓股市投資難發展,反倒是投機炒股風熱烈。炒股、炒原物料,當然也炒房地產,使得現在大陸的房價高漲。擁房多者大富大貴。
雖然,以我之前發表的「房價所得比7-11指數」觀測,中國大陸的房價泡沫化嚴重。但是,上面所提的三條件都實實在在的支持了大陸的高房價。
「買房致富」是我這次大陸行最深的感受。但是,我覺得中國大陸現在房地產投機泡沫嚴重,可是說它會立時泡沫破裂又太武斷,畢竟有國家經濟持續高成長、人口持續都市化、房舍持續更新的實質條件支持。這兩端的矛盾讓我重新思考投資大陸房地產的可行性⋯⋯還望各位朋友賜教!

2017年7月3日

投資犯了錯?

我前一篇才寫《我犯了倉促買股的錯誤》,查看了自金融海嘯後走巴菲特投資法的九年,前幾年投資報酬率普普,這兩三年比較好。但是,股市在金融海嘯後幾年漲勢比較陡,近幾年漲勢趨緩。這表示之前我所犯的投資錯誤比較大、比較多,近幾年比較小、比較少。
每個人都會犯錯,投資也一樣。連巴菲特和孟格投資也犯錯。所以,成功的投資不是不犯錯,而且「不犯大錯、不常犯錯、知所錯處、知錯能改、不再重犯」。我們來談一談:
不犯大錯:大錯通常就賠光投資的本錢,沒有重來、翻身的機會。若是在房地產投資、期貨、融資交易等高槓桿的投資上犯大錯,那將背負重債,失去翻身重來的機會。
不常犯錯:我前幾年常犯錯,且犯同樣的錯。這就挫折了自己的信心,也扭曲了自己走巴菲特價值投資之路。我想,很多想走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朋友也跟我那時一樣,講得是價值投資,操作下去卻變成投機了,知行不合一。
知所錯處:很多人檢驗投資的時候,知道犯了錯造成報酬率不達標,可是卻不知道錯在哪裏。這個問題應該跟投資觀念與投資知識有關。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何所依,也無法分析出來。你不可能說自己走價值投資,卻又依靠技術分析操作。不可能說要技術分析,卻要「長期投資」。我想搞不清楚自己犯什麼錯的人非常多,是投資路上絕大部分虧錢者的問題。
知錯能改:說要價值投資的人,難免也看股價買賣,就像我前一篇文說到自己犯的錯。所以,知道自己犯了錯,就要改!要改!最容易原諒自己的人,不是別人,就是自己。所以,知錯,就要改!懸樑刺股的去改。看見價值!看見價值!價值是你所獲得的,價格是你所付出的。
不再重犯:知錯能改,難免再犯,好吧!原諒自己吧!站起來,往前走。但是,一再重犯,就真的要痛定思痛,不要再重犯了。不然,就不要淌投資這趟渾水。
寫到這裡,看來容易。然而,知錯、認錯、改錯、不重犯,真是不容易,考驗著人性。其實,投資路上,我們只要少犯點錯,犯小一點的錯,知道犯了什麼錯,盡量不要再犯同樣的錯。相信,就能取得不錯的投資報酬率。讓我們互勉:犯過的錯誤,別老再犯了。

2017 H1投資報酬率超標

正值6月結束,核算半年來投資。感謝天主!2017 H1投資報酬率竟達到9.9%!
今年第一季開始,波克夏股價延續川普勝選後氣勢大漲,但在巴菲特寫給股東信出爐,也是波克夏去年年報發佈後,股價漲勢就熄火了。直到股東會發佈第一季財報,我一直覺得波克夏股價被低估了。雖然我覺得它的獲利不錯,但市場先生不賞光。所以,我第一季的投資報酬率就在4~5%間低迷地徘徊。
進入第二季,隨著台股、美股增溫,其他持股報酬率逐步拉升。沒想到六月底時,總體竟有近10%的投資報酬率!看來今年底蠻有希望達到15%的高標。
今年我的持股蠻少的,集中投資在最有把握的公司。
雖然,今年上半年波克夏股票的報酬率只有3.9%。但「我一直覺得波克夏股價被低估了」。所以,低估的波克夏股價只是市場先生愚眛的叫價。我持有波克夏股票,不必受他的影響,下半年仍有可期。

2017年6月30日

我犯了倉促買股的錯誤

之前讀過好市多(Costco)獨特競爭優勢的文章,了解到它比沃爾瑪(Wal-Mart)更具有長久的競爭力。過去8年,好市多(COST)的股價一路走高,從金融海嘯後的低點到最近的高點,股價漲了6倍;相對而言,沃爾瑪(WMT)同時間股價最多只漲了2倍。而且,這8年時間,好市多的股價似乎只要拉回就是買點,股價續創新高,一直漲一直漲。
最近,好市多的股價拉回,似乎已經打底了。6/26那天半夜起床,看了一下,我就買了,是用先賣掉部分可口可樂的資金買進--減碼可口可樂,不是清倉可口可樂--買在$160.18。衝動買完才發現,雖然好市多的股價已經自高點回落12.6%,而且將來它的股價還有可能創新高。但是,相對於它現有的價值,它的股價漲得太高了,不管是以PBR或PER來算。
我沒有估算清楚好市多的內在價值,就憑股價線圖的走勢來買進。
這樣的買進動作讓我的心很不安,因為這樣的買股並沒有實在內在價值作依據,只是依著市場先生的好惡來買賣。這樣的買股讓我不能安心持有,坐等獲利。於是,隔兩三天就小賠清倉COST。
六月天,正如大家所期,美國聯準會(Fed)再度升息了。當時,我寫下ㄧ些我對聯準會(Fed)升息之後的看法:
1. 美元回流美國,戳破新興市場資產泡沫。新興市場股市跌,美股漲。美元也會漲,台幣卻可能會跌。
2. 美股漲,漲多久?我不知道。
3. 台幣跌,台股也會跌,但仍會有黑馬股續創新高。
4. 這當頭,我要逢高減碼,保留部分現金。但是,低買的卓越股,我會續抱。
這些看起來都像預測,而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所以,我的預測觀點也可能都不會發生。
但是,有一點倒是要注意:居高思危。美股、台股都續創新高,台股萬點以上交易日屢屢創新。倒不是說馬上就看得到美股、台股崩跌,也不是說它們的牛市不會再更長,而是說這時候要更加謹慎小心。
清倉、賣股、走人,我不認為該這樣。因為,牛市可能還會持續蠻長一段時間,我們抱的績優股(像鴻海呀)可能還會大漲好幾波。賣掉,與優渥的獲利擦身而過,令人搥心肝。但是,這個時候應該要減少買進的動作,至少要等到超低價才來買進(價格遠低於價值),以免落入追高的風險。就像我這次買進好市多的股票ㄧ樣。甚至,可以減碼部分的股票,增加資產的現金比。就像我減碼可口可樂的股票ㄧ般。但,不宜減碼過快、過急、過多。因為,我去年就犯了賣出太多低價買進好股票的失誤,看著它們股價一路漲,真是搥心肝!
美股、台股創新高,美國聯準會(Fed)再度升息,我們要小心謹慎,不宜追高,也不要過快、過急、過多地減碼手上的績優股。先樂看股價創新高,慢慢增加現金比,多多觀望,讓一動不如一靜。但如果是定期定額存波克夏股票,那就不用管了,也不要看盤了,只看存了多少股吧!


2017年5月19日

房貸所得比7-11指數--檢視房價泡沫化的標準

房貸是否合理,是否超過購屋家庭的還款能力?我以自創的「房貸所得比7-11指數」來評估。社區或城鎮的房價是否泡沫化,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標準來檢定。
房貸所得比就是房屋抵押貸款額度相對於家庭年所得的倍數,它如同評估股票買進價格是否合理的指標:本益比(PER)。股價本益比(PER),指的是買進股票的每股價格和股票公司每年每股預估獲利的比率;房貸本益比(PER),則是向銀行房屋抵押貸款額度和家庭年所得的比率。
計算房貸所得比,我們先畫出「保守」和「浮濫」的兩條線,檢視銀行放貸的情況。
ㄧ、保守放貸:自備款30%,貸款期限20年,每月還款金額不超過家庭所得25% (1/4)。房貸所得比:20年年薪✖️年所得25%➗貸款比率(1-自備款30%)=7.1倍。
二、浮濫放貸:自備款10%,貸款期限30年,每月還款金額不超過家庭所得33% (1/3)。房貸所得比:30年年薪✖️年所得33%➗貸款比率(1-自備款10%)=11.1倍。
7倍房貸所得比算是保守,超過11倍算是浮濫放貸。這就是我所謂的「房貸所得比7-11指數」:在7到11倍家庭年所得比間的房貸,是家庭收入能負荷的房貸額度。
保守的放貸計算是根據霍華·馬克斯在2013年所寫的《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所寫「二十多年前,抵押貸款不可避免的會讓人直接聯想到保守這個詞。房屋買家的自備款是房價的20%至30%,傳統上,每個月的房貸還款金額不會超過所得的25%,房屋會小心估價,而且借款人的所得和財力狀況都必須有文件證明。 」
當檢視我們的社區或城鎮房價是否泡沫化,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標準來檢定。當社區或城鎮的平均房價超過當地家庭平均年所得的11倍時,就超過家庭月收入和年收入所能負荷的還貸能力,房價已經是泡沫化了。

2017年5月8日

股東會後,我對投資IBM的觀點

2017年波克夏股東大會中有股東問到IBM的投資,因為巴菲特最近賣了IBM原三分之一的持股。他明白表示,投資IBM是他犯的錯誤。相對於IBM,巴菲特提到蘋果的客戶就是一般消費者,而IBM的客戶則是機構、法人。投資就如可口可樂,直接擁抱一般消費者的產業比較值得投資。
霍華·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將以基本面為主的投資方法分為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和成長股投資(growth investing),這正是刻板的葛拉漢式價值投資法和費雪式成長股投資法。然而,巴菲特的成功在於融合了兩種似乎不同的觀點:成長永遠是價值的一部分。
簡單分析IBM近5年的損益表,它2012年到2016年的淨利分別爲166.0億、164.8億、120.2億、131.9億和118.7億(如圖)我們看到除2015年外,都是負成長,尤其去年的淨利降到最低。EPS的減少程度較小,那是因為IBM積極回購股票。所以,IBM的財報讓巴菲特不再認為它具有成長股的特質,雖然這幾年來IBM積極轉型,但亮眼的未來不那麼確實可期。
即使在巴菲特表達看錯IBM時,別忘了他還持有原三分之二的股票。難道他這麼赤裸裸地表示,不怕IBM 股價崩跌讓他出清不了?我猜巴菲特在股東會中表白自己看錯IBM的投資有可能是:一、誠實以告。二、放消息讓IBM股價跌,好買更多。三、放消息讓IBM股價跌,好讓IBM買更多(IBM積極回購股票銷毀)。以巴菲特的誠信,我比較相信是第一的可能性。但是,第二和第三也是很有可能的啊!如果IBM 股價真的大跌之後。
為什麼巴菲特認爲IBM不再具有成長性了,我還會認爲價值投資人的他可能加碼IBM?馬克斯在同書中繼續提到:「成功投資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 而是因為東西買得好。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就我看來,這是最可靠的獲利方式。在橡樹資本我們會說:買得好,就等於成功賣出一半。」我之前的文章把IBM分類成「金牛」--沒有太多成長性,也無需太多資本支出,就能產出源源不絕現金的產業。買進「金牛」型公司,最重要的是「低價」,愈低愈好!
所以,為我來說。若巴菲特表白後IBM股價大跌,雖然我現有IBM持股的市值會萎縮。但是,也給了我更好的機會:更低價、更大量地買進IBM 的股票。想想去年初IBM $117的低價,真是令人流口水又捶心肝!


2017年5月6日

波克夏2017 Q1財報出來了

BRK.A的BPS=$178,073,所以BRK.B的BPS=$118.72。比去年底BRK.B的BPS=$114.74,增加了3.5%。
At March 31, 2017, our book value had increased by 3.5% since yearend 2016 to $178,073 per Class A equivalent share. 


2017年5月4日

期待本週末的波克夏股東會

這個週末夜(2017/5/7)一年一度的波克夏股東大會(Berkshire Hathaway 2017 Annual Shareholders Meeting)登場了!Yahoo Finance 即時播出,有中文口譯喔!
廣邀波克夏股東夥伴們、巴菲特粉絲們、價值投資朋友們,週六晚上我們一起熬夜收看!

2017年4月20日

我喊「衝鋒」,你「陷陣」

這似乎不是一個好事!自己在一邊耍嘴皮子納涼,卻要別人肉搏拚命。我自己老在粉絲專頁和部落格鼓吹買進波克夏股票,自己卻不動或買得少,這樣做對嗎?
我可能要先自圓其說。首先,我波克夏持股成本是每股$131.5,現在股價約$163。其次,波克夏占我現有投資組合的47%,接近一半。所以,為我來說,要加碼,要達到更好的投資報酬率。要嘛,波克夏股價更低ㄧ點,低到離我的持股成本不太遠的價位;不嘛,我抱持的現金比太高,短期又沒有其他更吸引人的投資標的。這樣,為我來說積極加碼才有意義。
但為想投資波克夏股票的讀者來說,就看你現有的投資組合、現金比率以及想採取的投資策略了。每個人想法不同、作為不同、心理承受的情況也不同。若要投資波克夏,你該瞭解它、瞭解它的CEO,也該選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確實執行。
股價下跌不是壞事,反而是能買更多的機會。股價上漲為不是空手的人更是喜悅。
有人問:波克夏B股股價會不會來到200美元?當然會!只要波克夏不倒,只要波克夏持續獲利,它的股票遲早會站上200大關。只是哪一天?誰知道呢?反倒是我想要問ㄧ問:波克夏B股股價來到200美元大關時,你覺得貴還是便宜?你會不會賣?你先別衝動回答說「當然貴」,以及「考慮先賣,再逢低買進」。因為,所謂波克夏股價貴還是便宜,我們是以本淨比(PBR)來檢視。若現在馬上漲到$200,以去年底每股帳面價值BPS=$114.74來算PBR=1.74,有一點高,賣了,情有可原。但若是因爲波克夏帳面價值年成長率低--假設為10%--導致股價低迷,假設在2020年底,股價才來到$200。這時波克夏BPS=$184.8,PBR=1.08。你若在$200這個價位賣出波克夏股票,你會發現很好賣,因為波克夏公司正在回購自家股票--巴菲特定的PBR<1.1 股票回購標準--請問這時候你還會覺得波克夏股價昻貴了嗎?
或許我喊「衝鋒」,買完波克夏股票後,你會「陷陣」--股價跌到買進價以下。但是,好公司的獲利力,總有一天會強力地把股價拉拔上來!我們拭目以待。

2017年3月31日

推動書本再刷,我們大家一起來!

問時報出版社李總編--我的出書知遇總編--似乎博客來等三大書店庫存《買進巴菲特,穩賺18%》一書已不多,是否考慮二刷?她提出了數據說,截至去年底還庫存了900多本,等庫存清倉了就會二刷。
在此,我要邀請讀者、網友和巴菲特粉絲們,我們一起來行銷《買進巴菲特,穩賺18%》!讓這本好書得到更多讀者的青睞,也讓更多讀者藉由這本書、我們的粉絲專頁和部落格獲得良好理財觀、投資法。尤其,邀請馬來西亞的讀者們一起行銷。因為,本書的銷售量決定了當地書店是否願意再進貨的意願,也影響了這本書是否能進一步銷售到香港、印尼、泰國、新加坡甚至越南華文市場。
出書ㄧ年半,我自己不但沒有原地踏步,反而隨著更多的閱讀、研究以及討論,讓投資觀更加成長。現在的我,思想比寫書當時更成熟了,研究也更深入了!但是,書中的內容與論述,我至今仍無法反駁。這表示,書中所論述的觀念與方法是相當成熟與正確的投資法則。
很高興能將自己所學所思所成,分享給大家,更高興藉由出書、設置粉絲專頁與部落格認識志同道合的投資朋友。我們ㄧ起努力分享、行銷《買進巴菲特,穩賺18%》ㄧ書與其投資知識。

2017年3月23日

現在是不是進場波克夏的時機?

最近,有許多朋友和讀者都問到這個問題。當然,這話題源自波克夏股價最近幾個月大漲,一洗之前許多人對它成長趨緩的擔慮。但是,我覺得我們不該這樣問:「現在是不是進場波克夏的時機?」而是該問問:「波克夏還值得投資嗎?」若是,那「我們該擬定怎麼樣的投資策略來布局呢?」
波克夏當然還值得投資!它有那麼多源源不絕生產出現金和浮存金的子公司、持股公司、保險公司和再保公司,公司的獲利能力和競爭優勢無可置疑,即使景氣重度衰退也一樣。
既然如此,我們現在是不是進場波克夏的時機?那就要問問自己了:你打算配置多少%的資產去買股,你敢配置多少的資產在波克夏股票上?你打算抱多久的時間?你打算布局多久的時間來陸續買進?股價若下跌,你打算賣出還是加碼?若重跌了呢,你會不會後悔買進,還是惋惜沒有資金加碼?
若你還沒想過,還沒想清楚,或是還三心兩意--也因爲沒有讀過我的書,沒有讀熟我的書,沒有讀透我的書--那還是不要買波克夏股票罷!免得心猿意馬,忐忑不安,追高殺低。
但,若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欣賞巴菲特的投資績效與投資理念,喜歡波克夏蘊含的內在價值,那我們就來談談擬定怎麼樣的波克夏投資策略吧!
投資波克夏的策略,我書中表列了6種,p.81。分別是:
1. 隨時買、隨便買:PBR <=1.5就陸續買進。
2. 費雪的建議:找到聖杯就應開始買進,幾年後再投入最後的資金。
3. 3年12期保守的定期定額買進。
4. 2年12期積極的定期定額買進。
5. 3個月1期存進波克夏B股。
6. 12期彈性定期不定額買進。
我建議:自己要先算好有多少資產可投資股票,先想好自己願意投資到多大的%在波克夏股票上,是要全壓在波克夏單一一檔股票,還是採用以波克夏股票爲主的「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組合。算好、想好,再來思想要採用6種策略中的哪一種來執行。你總不能說要定期定額的存股,結果又變成隨時隨意的買進了罷!
買了波克夏股票,讓我們一起把心思關注在波克夏內在價值的增長、護城河的加寬。股價,我們參考參考!大跌的時候,欣喜加碼;小跌的時候,一旁觀望;大漲的時候,享受一下。
有人問我:最近波克夏股價漲那麼多,是否該先獲利了結,等之後逢低再加碼?我說:如果它現在漲到PBR>2.5或PBR>3,或許就可以先賣了。也就是說,年底前股價漲到$300時。他聽完說:「那我還是不要賣算了!」這就是投資波克夏的真諦:不要賣!所以,股價小漲小跌,看看就好。甚至不用看,去荒島釣魚去吧!

2017年3月16日

等待「老乾媽」辣椒醬投資良機

我是「老乾媽」辣椒醬愛用者!時間推到2005年在中國大陸的旅遊,嘗到這辣椒醬拌米線的美味,就成了它的忠實客戶--你愛用的產品蘊含了投資契機。
先說說它的歷史:「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是一個沒上過學、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好的貴州農村婦女。在丈夫過世後,陶華碧靠著賣米線、涼粉養家。有天,陶華碧沒買辣椒,以為缺了辣椒醬也不會耽誤生意。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辣椒醬,居然都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從此她潛心研究辣椒醬,經過反覆試製,讓辣椒醬風味更加獨特。客人常常專門來嘗、來買辣椒醬,甚至告訴她:「你既然能做出這麼好的辣椒醬,還賣什麼涼粉?乾脆開家辣椒醬工廠算了!」1996年,49歲的陶華碧捨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借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辣椒醬,定名為「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20年過去,如今「老乾媽」辣椒醬,帶動貴州200萬農民改善生活,讓貴州省經濟成長。現在老乾媽辣醬銷售全世界,甚至美國超市,美國人還替它取了一個霸氣的名字,叫做「憤怒的女士」。
看完這段歷史,有沒有發現老乾媽的發展和一百多年前的可口可樂,有些類似?
第一,簡單的產品。除了特有的調製秘方外,就是簡單的食品,製作不複雜,容易大量生產。
第二,反覆消費的消耗品。買來就是用完,然後還會再買,反覆地消費同一產品。
第三,產品不改變,口味變化不大。產品不隨著時代演進而褪色。
第四,品牌形象,造成模仿者崛起。
第五,搭載國力的開展,從一地銷售到全國的市場,再到全球行銷。
現在,老乾媽還沒有股票上市,據報導:陶華碧堅持「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即使如此,老乾媽還是連續17年達到銷售額成長。它的註冊資本僅人民幣1,000萬,公司結構就五個部門。原股東結構,只有陶華碧和她的兩個兒子:大兒子持股49%,主管市場;小兒子持股50%,主管生產;而陶華碧本人持股僅1%。據稱:陶華碧已在2014年悄然退出了對公司的持股,不再持有老乾媽任何股份。這一變動,外界仍未注意到。同時,她的小兒子李輝在股東名單中也不再出現,取而代之,被大兒子李貴山和一名叫李妙行的自然人所掌控。
陶華碧表明她無意上市,畢竟錢已經多到用不完。但是否就等不到它股票上市的一天?我不這麼認為。因為,資本主義商業的發展,公司終需要繼續成長,這樣的發展就需要資金、人才與競爭策略。老乾媽現有的資金或許足夠它現在的發展,但要迅速全球化還需要更多的資金。人才是公司基業長青的必要條件,要吸引人才,尤其是全球化的人才,公司的名氣很重要。除了行銷全球外,股票上市也是打響公司名氣,吸引人才的方法。有了足夠優秀的人才,才有全球化的競爭策略。否則,仿效者的出現、食安風暴的衝擊、全球法令政策的演變和貿易壁壘的形成,老乾媽若不能更進一步,終將沒落於平凡,甚至消失。
這樣的推理給了我們希望:有一天可以買進老乾媽的股票,與贏家共創價值。
因為,公司的發展常常會遇到波折,正如可口可樂初期所遇到的,例如仿冒品。有老乾媽就有「老乾爹」。真的,我在大陸超市的貨架上就看過老乾爹的辣椒醬。如何擊退仿冒者,建構夠寬的品牌護城河是老乾媽未來需要做的。來自競爭對手的毀謗、攻擊,尤其是面對世界各國的食品衛生、健康監管法規,甚至反託拉斯法、反傾銷法,這是產品全球化的挑戰。聚焦於原始產品還是多角化經營?我看老乾媽的官網,產品似乎不只是辣椒醬,還有還有火鍋料、豆腐乳跟香辣菜。初步的多樣化了。巴菲特常常警告:公司的多角化常是多慘化的開端,尤其遇到接班的CEO--現在的老乾媽即將面臨第二代的接班--因不滿於公司平淡無奇的現狀,又沒有風險控管的能力,常會讓公司萬劫不復。
但是,我認為「老乾媽辣椒醬」不會消失!它已攻占廣大消費者口味的潛意識,消費者拋棄不了它。所以,當老乾媽公司遇到經營危機,需要資金、人才重振雄風時,正是我們巴菲特主義投資者危機入市的最佳時機。
等待老乾媽股票上市,等待投資良機的到來。正如當年巴菲特等了44年(1951~1995),才終於收購他最愛的公司--蓋可(GEICO);等了多少年才收購他鄰居B太太的內布拉斯加家具店。我們也可以「等一等」!

2017年3月6日

巴菲特2016年度信讀後心得--買ETF(VOO)或是波克夏(BRK.B)?

巴菲特在給股東信最後一部分,大談投資S&P 500被動式指數型基金(ETF)勝過主動式管理基金。這其實是老調重彈了!他以前就寫過:「不管是法人機構或個人,最好的股票投資方式是投資手續費最低的指數型基金。這種投資報酬一定會比大多數投資專家提供的淨報酬收益(扣除手續費等費用)來的高。」
自從2/25晚上巴菲特信貼上官網後,陸陸續續有投資朋友將讀後心得放上網分享,讓我們飽讀學習,太棒了!主張投資ETF的朋友們,更是以此部分鋪陳投資ETF的優勢:「在波克夏2005年度年報,我曾指出,由專業投資經理管理的主動式投資基金,經過一段期間後,會落後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
之前有網友就問我:巴菲特不是主張買進以S&P 500為標的的ETF 嗎?那為什麼要買波克夏呢?長期看,投資S&P 500的ETF(信中巴菲特對賭的是VOO)還是波克夏(BRK.B)報酬率高?
巴菲特會推薦S&P 500的ETF,是相對投資ㄧ般基金,或是投資人自己胡亂選股而言,相對投資績效比較好。但是,他信上常說:若波克夏年年保留的盈餘,不能為股東取得勝過大盤(S&P 500)的報酬率,那不如發放現金股利,讓股東自己去選擇其他標的投資罷了,還要倚靠他二老幹嘛呢?所以他和孟格是非常有信心:波克夏內在價值的增長可以打敗S&P 500的股價漲幅!更何況,在今年信首他不斷強調:波克夏許多價值並未得到會計準則的認定,而能列在帳面價值中。也就是說,波克夏的內在價值遠高於帳面價值,年復一年,相距愈來愈大。
我最近讀《巴菲特親自幫我上的ㄧ課》ㄧ書,書中提到:由於手續費、管理費和報酬抽成,龐大的基金管理費用墊高了基金投資成本。再加上未加入管理成本前的基金投資報酬率,歷年來平均只有1/4的基金能打敗大盤--這是彼得·林區說的。所以,與其投資主動式管理的基金,不如投資被動式連結大盤成分股(巴菲特建議的是以S&P 500為標的)的ETF。
前書也提到「自己操盤:最快的致富之道」,這呼應了巴菲特1996年度寫給股東信中的建議:「如果你決定自行挑選投資組合,需要做的是正確地評估幾檔股票:你不必對所有公司都有所了解,只需要就你能力所及,來對企業進行評估。投資人的目標,是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家容易了解企業的部分股權,而且該企業的盈餘數字在5年、10年、甚至20年後必須大幅提升。」如果,你對投資感興趣、有研究,甚至能自己研讀公司財報--正如前書巴菲特告訴作者:他沒有什麼特定的選股模型,他就是研讀公司財報;又或者正如林區所言:你正好在某個公司裡任職,或者職務上常接觸該公司,清楚明瞭該公司的競爭優勢,那就自己選股,自己投資吧!勝過投資ETF 。
這分析正好呼應了《買進巴菲特,穩賺18%》一書所推薦的投資策略:要嘛單單隨時買、隨便買、永遠不要賣波克夏B股!不嘛以波克夏股票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組合:1/3到2/3的資產投資在波克夏股票上,剩餘的資金,自己去尋找股價被錯殺的卓越公司投資。這樣的投資建議,既與巴菲特的投資和管理績效相結合,又能有自己選股投資的機會。進可攻,打敗巴菲特;退可守,也沒輸波克夏很多。適用所有投資人!
除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組合外,單單只買波克夏股票的策略會不會風險太大?又有誰這樣做?
霍華·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寫到:真正的風險是「永久損失」的風險。也就是說,所買的股票,如果沒有下市,股票沒有賣出,當股價下跌,即使大跌,若將來還會漲回來,就不算風險。許多股市投資者將股價的波動--也就是所謂的β系數--視作風險。但是,早在葛拉漢的大作《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就提到股價波動不是風險,而是提供我們可以低買高賣的市場先生所為。波克夏隨著股神精挑細選的卓越子公司和持股公司,年復一年的獲利,讓內在價值逐年增加,股價也會逐年抬升。就像醉漢與狗ㄧ樣--東跑西走的狗(股價),最後會跟隨醉漢(公司內在價值)回家。單單買進這樣卓越的波克夏股票,只要不賣,何有風險?風險就是我書中提到:當年我在$86.9清倉波克夏B股的蠢事!
誰單壓波克夏?目前的我不是,因為我想打敗巴菲特,所以現在的投資組合中,波克夏占49%,1/2,符合我「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但是,巴菲特就幾乎全壓波克夏!巴菲特的個人資產,絕大部分是波克夏股票。除此之外,他說他投資美國國債--出自2008/10/17金融海嘯最恐慌時,他投書紐約時報的文章《我會買進美國》:「我已不斷買進美股,是用自己的帳戶。以前除美國國債外,我沒有別的投資。這不包括我在波克夏的持股,那已預定捐出來做慈善。」金融海嘯時他買了一些美股,但還是占他總資產的相當小部分。早期他還有別的股票,但後來都歸到波克夏集團下了,連孟格的公司威斯科金融都在2011年併入波克夏旗下。然而,除了絕大部分的波克夏股票和少部分的其他持股外,巴菲特個人資產為何不是現金,而是美國國債?因為現金會被通膨吃掉。流動資產中,能達到最類似現金的,就是美國國債--高流通,易變賣。
所以,我的觀點,買S&P 500的ETF (VOO)好,因爲巴菲特有推薦;買波克夏(BRK.B)更好!因為這是他親自操盤、管理的公司。

*有網友問我:BRK.B 已漲到$175了,還能不能買?若要買,該ㄧ次或分期去買?這些問題在我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中已經有詳細地論述,並提出了六種買進波克夏的策略。我希望朋友們不能臨到決策才問我,你該熟讀《買進巴菲特,穩賺18%》,說服自己願意買進波克夏股票並長抱。從書中挑選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氣定神閒地來買波克夏股票。不然,你若沒有定見,你若不瞭解你所投資的股票,就易追高殺低,讓這麼好的波克夏股票抱不住,還讓自己日日牽腸掛肚,擔憂股價的波動。

2017年2月25日

2016Q4 起買進波克夏B股的合理價格

巴菲特2016年度寫給股東的信和波克夏年報出爐了!波克夏2016年度每股帳面價值成長10.7%,A股來到172,108美元,B股來到114.74美元。若依昨天(2/24)B股的收盤價170.22美元計算,落後本淨比來到PBR=1.48。
我先根據信首最新的帳面價值數據,計算出「2016Q4 起買進波克夏B股的合理價格」。再邀請大家和我一起仔細讀讀「我們的董事長」巴菲特親自寫給我們的信。
今年度波克夏股東大會定在5月6日星期六。今年依舊有Yahoo 的網路直播。屆時,若願意親自前往與會的朋友,我的粉絲專頁和部落格,去年此時有提到如何索取股東證和股東大會手冊文章,可以去看看,並請不吝跟我們大家ㄧ起分享旅程與心得--波克夏特有企業文化非得親歷奧馬哈與會方體驗的出來。其他朋友,那一夜我們就ㄧ起守在電腦或手機前,參與股東大會吧!



2017年2月16日

波克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我的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提到後巴菲特時代波克夏營運、獲利無需擔憂,ㄧ來有分工式完善的接班計畫:守護公司財產和文化的董事長(Chairman)、實際管理整個集團的執行長(CEO)和負責投資工作的投資長(CIO)分工合作。各個接班人選非泛泛之輩。二來,波克夏收購的子公司、投資的股票公司皆是千里馬、ㄧ時之選。
但是,若真要問:波克夏未來是否也有馬失前蹄的可能時候?不無可能。怎麼樣的可能?就是權力旁落在一個好大喜功卻昏庸無能的執行長手裡時。這時,巴菲特所說的「體制性阻力」存在波克夏公司:看到其他控股公司或私募基金大手筆任意收購,波克夏也做;執行長想隨性大筆收購企業、買進股票或任意賣出子公司,幕僚立即擬出合情合理的理由與執行計畫;出現ㄧ般老企業慣有的弊病,傲慢(Arrogance)、官僚(Bureaucracy)與自滿(Complacency)
正如歷朝歷代會走向衰敗,常是出現「剛愎自用」的皇帝。當波克夏也出現ㄧ位「剛愎自用」的執行長時,就是走向衰敗的開始。但是,斷尾便可求生。若董事會或股東起來要求這樣的執行長下台,波克夏便不會走向萬劫不復的地步,能有浴火重生的機會。尤其波克夏的股東,號稱是最有「業主思維」的一群人:他們把所持股的波克夏公司視為自己的事業,勤讀公司財報和董事長給股東的信,認同公司的文化,積極參與股東大會,關心公司發展。說他們是最富「股東行動主義」的人,也不為過。巴菲特就曾自誇波克夏的股票換手率超低,年度終結,有95%的股東依舊是老面孔,沒賣股票。
一切看似那麼美好。但是,波克夏自己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1996年波克夏發行B股。除原始的A股外,發行了一股是A股的五十分之一(1/50)的B股。發行的理由如《波克夏B股哪年分割發行出來的?》一文所詳述的:一些共同基金募資炒作波克夏股票,讓波克夏盛名受累。
2010年為了收購伯靈頓北方聖大菲鐵路公司(BNSF),波克夏又將原B股再分割成30份。新B股成了A股的一千五百分之一(1/1,500)。
愈來愈平價、親民的波克夏B股,流入愈來愈多股民、機構與基金的手中。波克夏親自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早期原始的波克夏股票,除巴菲特和孟格家族外,掌握在巴菲特的親朋好友手中。他們一來熟悉巴菲特,認同巴菲特,也親嘗巴菲特投資為他們帶來的鉅額財富。他們不隨意賣出持股,以擁有波克夏股票自豪,再加上帳面價值逐年提高,波克夏股價隨之大漲,買一股波克夏股票,所費不貲。於是,稀少的交易量,極低的換手率,形成一小群忠實的老股東。
但自波克夏發行B股後,親民的股價引進了大量的新股東。相對於老股東以自然人為主,新股東摻雜了更多的法人股東。相對於老股東持股心態的一致性,新股東持股目的多樣化了:有人買股試水溫,測試巴菲特的投資功力;有人只想參加波克夏股東大會,一睹股神真面目,聆聽二老親口說說投資經,甚至有機構投資人到此鍍鍍金--我覺得,那也無可厚非;更有人只是炒短線。
波克夏股票轉換的制度--A股可以任意轉換成B股,B股卻不能轉換成A股--也造成B股的數量愈來愈多。
大量的B股、便宜的股價、多元的新股東,造成波克夏B股每日的成交量都很大,約360萬股。打破了巴菲特曾自誇的低換手率、老面孔股東。
這樣新的股東結構是否也打破了波克夏股東「業主思維」的股東行動主義企業文化?
是。但是,正如潘朵拉盒子跑出來的除了噩兆外,還有「希望」。希望就是愈來愈多認同巴菲特主義投資觀的小股東加入了波克夏,使得巴菲特主義投資觀愈來愈顯學。這樣的發展更讓波克夏「業主思維」的股東行動主義企業文化愈加發揚、保留下去。未來若出現剛愎自用的執行長終會被這ㄧ群新股東聯手趕下台。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6:33~34) 即使,波克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發行B股。投資波克夏,擁抱波克夏的股票,還是很棒的選擇。

2017年2月6日

巴菲特傳記--HBO巴菲特記錄片觀後心得

這部影片是以記錄片的方式描述巴菲特的一生,大部分敘說他與家人、朋友的關係,真正談到投資的部分不多。其實讀過《雪球--巴菲特傳》一書的人,對影片中的談話與情景都相當熟悉,沒有多大的意外,只是更多看到巴菲特生活與工作中的景物。
片中出現的長方體大樓,就是波克夏總部所在(並非整棟屬於波克夏)。巴菲特的辦公室位於12樓,他自己搭電梯上樓。他的辦公室內「真的」沒看見電腦!但是卻有了個液晶電視。巴菲特自己開車出門,影片中自己開車經由麥當勞的得來速買漢堡回辦公室吃。辦公室掛了他父親霍華·巴菲特的照片和一些紀念物品,部分的藏書和電話。你能想像:50年來,多少的股票投資案,多少的公司收購案,就是巴菲特在這個辦公室內去思考、去研究、去談判而做出的決策!在這,成就了今日波克夏偉大的投資報酬率、龐大的公司市值、《財星五百大》第四大的集團。
片中我們看到未來波克夏董事長接班人--巴菲特的長子霍華的談話。見證巴菲特將自己的財富--主要就是波克夏的股票--逐步捐給全球最大的慈善機構「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看到巴菲特父子女和蓋茲夫妻一起贊助慈善時,令人感動非常!當人生成就如此,名聲蜚然,富可敵國時,不禁想起聖經的教導:「你若把你的食糧施捨給飢餓的人,滿足貧窮者的心靈;那麼,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將如中午。」(依58:10)
片中出現了巴菲特自己的房子--獨棟清幽的老房子,巴菲特的凱迪拉克轎車。我ㄧ直很吶悶:奧馬哈的治安為什麼那麼好?巴菲特都不用請保安?他都不會被人綁架勒贖?畢竟,在奧馬哈大家都認識他,認識他的車、他的家。
片尾出現波克夏股東大會,尤其是前年五月的50週年股東大會。影片中看到巴菲特搞笑的廣告--鼓勵股東參與,並在會中努力買、買、買子公司各式各樣的產品和服務。看到微軟創報人比爾·蓋茲全心地參與「波克夏」股東大會,甚至跟巴菲特比賽丟報紙。看到股東粉絲們圍繞著巴菲特轉,簽名、握手、拍照,巴菲特來者不拒。滿場股東會充滿了富足股東們的歡笑聲,片中看不到的,是更多求知若渴的股東來向巴菲特和孟格請益。我們的讀者有人有興趣親自參與今年波克夏股東大會,可以參考一下會中可以看什麼、聽什麼、做什麼。我們先祝福你。加油!
最讓我感動的ㄧ段,是巴菲特的髮妻蘇姍說到:「他就是坐在辦公室裏閱讀,讀ㄧ些其他人也讀得到的東西,但卻能轉化成非凡的作為。」
巴菲特在華人區稱作「股神」,大家視他的作為有如神級。然而,他所讀的書、資訊、財報也是我們一般人讀得到的。他卻能在閱讀中發現偉大的投資標的,估算出合適的內在價值與安全邊際,成就非凡的投資成就。這真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可能沒辦法像巴菲特ㄧ樣,發現那麼多好公司、估算更正確的內在價值與安全邊際。但是,偶有的佳作,卻也能讓我們獲利匪淺,成就財務自由。
最近看《料理鼠王》一片讓我非常感動!片中老鼠們從老太太家逃難出來時,唯獨天才小廚師的主角小米抱走食神的食譜。這告訴我們:最能帶著走的是你吸收內化的知識。而片頭到片尾料理鼠王小米身上驗證食神的銘言:「料理非難事」。同樣,「投資非難事」!只要我們戮力為之,學習巴菲特之道。與各位共勉之!










2017年1月24日

最後交易日買進興航,等待剩餘權益的分配

今天(1/24)是台股春節前封關日,也是興航(6702)股票最後交易日。過完年,開盤的2/2興航將下市。我在最後三個交易日買進了興航的股票,等待它解散清算後剩餘股東權益的分配。
我會買進興航(6702)是看到不敗教主陳重銘老師的文章,他提到興航會想解散公司,是因為目前興航的資產大於負債,股東權益還有的分配。不然,它大可繼續撐著,讓政府救助,讓銀行紓困。
於是,我翻看了興航的財報--最後公布的財報是2016年第三季季報--當時,股東權益還有57.7億元,發行股數7.6億股,每股淨值BPS$7.6。這是在2016/12/21查的,當時股價$0.89,PBR=0.12。若是興航原股東看著股價在公司宣布解散的11/22當時,每股$6跌落到我注意時的$0.89,一定很難過,損失很慘重。
但我發現:興航股價若同之前的交易日一樣天天跌停,到下市前的最後交易日,股價應該會剩下$0.12的超低價。若興航解散清算後,付完員工薪水、資遣費,償還政府稅金、罰金和債權人的債務後,還有一些殘羹剩餚分配給股東。若我最後交易日買進的成本為$0.12,公司清算分配到最後,剩餘股東權益若還有1億元,我就損益兩平,不虧損。多出來的股東權益就是我賺的。相對於第三季末的總資產的228億元,1億元真是隨意可擠出來的錢。
同理,若買進興航均價$0.2,不虧損的話,只要它的股東權益還有剩1.5億元。1.5億元約占第三季股東權益的2.6%,機會蠻大的!買進的股票價格愈低,虧損機率也愈低,獲利機率將愈大,獲利也愈大。關鍵是在最後幾日交易日買進,投入可堪虧損的金額。輸,可輸得起;贏,勝率不低!
我打著如意算盤,既然興航已經公布股票下市的日期2/2,興航股價肯定持續下跌,只要在最後幾個交易日買,應該可以買到絕對低價(最後一天可能搶不太到)。我的操作方法:把要買興航股票的總資金➗4,在興航下市前最後四個交易日,每天以固定金額買不同張數的股票。
但算盤打得太如意,事不從人願。12月底,興航股價突然大漲,之後股價漲漲跌跌,似乎把流通在外約40%的股份--也就是分布在小股東手上的股票--洗淨,一一掃進大股東口袋。以致於我最後三個交易日買到的均價是每股$0.64,與期待的$0.12和$0.2差很多--因爲全額交割股的買進程序不熟,前第四個日沒買到,只買在後三個交易日。買進均價$0.64,PBR=0.084,若要我的投資不虧損,則興航清算到最後剩餘的股東權益需有4.9億元(小數點後第二位無條件進入法計算),占第三季股東權益57.7億元的8.5%或1/12。多出來的就是我賺的,勝率蠻高的!
當然,投資興航最後可能什麼都沒分到,這筆錢打水漂。所以,我投入的資金不多。也因此,本小利大利不大。這樣費神的關注與盤算,也讓我思考著:有必要花這麼大的精神在這件投資案上嗎?或許賺個經驗比較有用吧!等這筆投資損益已實現後,再向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