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4日

理財就是學習資源再分配

讀2017/10/4聯合報專文《貧窮世代/窮孩子 怎敵資優生 教育難以脫貧》,文中提到「教育很難幫貧窮兒脫貧」,心有戚戚焉。自己生活周遭遇到許多貧窮兒,但看著他們享受著各界關懷之餘,卻無心、無意、無力脫貧,不禁要來談談理財與脫貧致富。
我認為,要脫貧致富需要自覺、自學與自律。
所謂「自覺」就是要自我覺悟,願意改變;若自己都不願意改變,沒有人能夠幫助他。「自學」就是要自我學習理財知識,現在是知識爆炸時代,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成為專家。「自律」則是決定高階理財活動--投資活動--勝敗的關鍵;這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訓練,最好有信仰相佐。
自從自己理財投資學有所成後,總想與人分享理財知識。寫書出版是方法ㄧ,寫部落格、粉絲專頁是方法二,與人談此話題是方法三,更想有機會來辦個講座--第四種方法。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理專的廣告詞,事實也是如此。但是在從小欠缺理財教育,又心防理專的行銷手段之餘,一般人大概跟以前的我ㄧ樣:不屑理財,無心理財。這普遍存在於文青和貧窮家庭中。於是,我覺得換個詞語比較不讓人排斥:理財就是「資源分配」,學習理財就是「學習自身資源的再分配」。所謂的資源,所謂自己掌握到的資源,在我的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中有寫到,這些「資源」包括了現在的、過去的和未來的資源,也包括了自己的和別人的資源。一個人不可能沒經過學習、驗證,就能有效、正確地學習資源管理、分配的工作。
在「學習理財就是學習自身資源再分配」的觀念中,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資源分配要合乎「比率原則」。也就是,你要分配多大比率的資源時,你得要花多大比率的時間與精力下去。例如,買個一千元的東西,你可能花一整天的時間研究、比價;買個一萬元的東西,是否該花一整個星期的時間與精力來研究與比價;買一檔幾十萬投資下去的股票,或一棟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房子,你該投注多少的時間與精力下去研究,反覆推敲,比價呢?肯定要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時間,這才符合比率原則!相對來說,買一百元或幾十元的東西,你何必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去比較呢?事實上,很多失敗的理財者、陷入貧困者,都是使用了反比率原則來理財:愈大的資源分配,愈短的時間決定,愈無知地去做決策;相反,愈無關重要的資源分配,愈斤斤計較⋯⋯
行文至此,讓我們都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在做理財--資源分配時,有沒有合乎比率原則的研究與比較?還是反其道而行?
耶穌說:「天國是以猛力奪取的。」(瑪11:12) 為基督徒來說,追求天國是最重要的事。在「比率原則」下,基督徒該以最多的時間與精力跟隨耶穌基督,追求天國,努力成聖。然後呢,學習理財,合理應用天主給我們的塔冷通(talent),努力行善,為主服事。基督徒的理財--合理而有效率的資源分配--該是如此!積極事主、愛人,祈禱、克己、補贖、自律、行善;而非醉生夢死,無所事事。

註:塔冷通是耶穌時代羅馬帝國最大的幣值單位,約等於當代工人16年的工資。英文的talent,演變為天主賜給每個人的天賦、天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