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

抽籤FII ?買鴻海!

鴻海子公司FII 即將在上海IPO,最近新聞熱炒。可是新聞沸沸揚揚炒的是小股東如何去上海開戶抽籤,怎麼就沒有報導FII 上市後,鴻海「母以子為貴」股價也該大漲?
鴻海股本1733億元,也就是發行股數有173.3億股。鴻海2017Q3每股帳面價值BPS=$61.75,我預估2018Q1 BPS=$66。目前股價約在PBR=1.36~1.5。
我這幾天一直納悶:若FII上市,市場預期它的市值可從815億台幣狂漲到3兆台幣,那母公司的鴻海是否因此受益而使BPS大漲,進而推昇股價?
我們來算算:若FII 市值1兆* 85%母公司控股➗173億鴻海股數=$50,也就是FII 市值提升1兆溢注到母公司鴻海帳面價值提升BPS $50,鴻海的新BPS= $66+$50= $116;PBR=1.3~1.5,鴻海股價該漲到$150~$174。同理,若FII 市值漲到2兆,鴻海BPS= $166,股價該漲到$216~$249;若FII 市值漲到3兆,鴻海BPS= $216,股價該漲到$281~$324。最不濟,鴻海股價也該在它的BPS 附近吧!那,去年的高點$122 應該可期!
真讓我納悶:為何這麼淺顯的會計準則投資大眾不知道?為什麼鴻海股價還在$90 徘徊?是我估算有誤,還是大家都心盲了?
但是,更好的是,我認為這樣低檔徘徊的股價給了我上車的機會,尤其正巧遇到美中可能貿易戰的危機,美股上週四、五大跌了兩天,正好讓我大買鴻海股票。可是,我仍認為全球股市價格不低,我想保留多一點的現金比。所以,在不動用新資金下去買股的條件下,我決定採取「換股」的方式—賣掉等價的其他股票,買入等價的鴻海股票。
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現在買進鴻海套利的風險在哪裡?
巴菲特說,評估套利機會時須考慮四個問題:
1. 已公布的事件實際發生的機率有多高?
2. 資金將鎖住多久?
3. 更好的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4. 事件若沒有發生,會有什麼後果?
我的評估:
FII 的IPO 中國證監會已經通過了,市場預測下個月就將上市。FII 上市股價若漲,一定會增加鴻海的BPS。
我想像最大的風險,可能是中美貿易大戰全面爆發,或其他黑天鵝事件,引發全球熊市,結束近10年的大牛市。這種情況下,資金將被鎖住很久。可是,不只投資鴻海的資金會被鎖住,全球投資的資金都會被鎖住。所以,保留一定比率的現金還是需要的。
更好的結果?或許,我比較缺乏想像力,只覺得鴻海股價若能漲到去年的高點,現在買就獲利33%了。但,若媒體鼓吹的FII 市值達到台幣3兆,又有PBR>1.5 的夢幻值,那300元以上的鴻海股價似乎可以做做夢。
事件若沒有發生,會有什麼後果?」這個問題才是我要努力想的。是否,投資人看鴻海,只看EPS 而不看BPS ?但是,2018/3/22 的財訊雙週刊報導:去年底鴻海處份夏普的股票,將一次性增加鴻海的淨利,EPS=$10可期。若這樣,PER=12~15,鴻海股價$120~$150也可期啊!
是否,台股會有人故意作空鴻海股票?很難。是否,FII 上市吸走了台股的外資—很多媒體這樣報導—可是,正是FII 熱炒,鴻海的股價更該有人炒,這是唇齒相依的邏輯啊!
若最後真的「什麼都沒有發生」,以週一鴻海的收盤價$90.2算:保守估算現在的BPS=$65, 4Q EPS=$7.85,那PBR=1.39,PER=11.5,PBR*PER=15.9,都還在保守低估價值內。況且,2008年金融海嘯時,鴻海依舊賺錢,沒有虧損—只是相較前一年賺得較少而已。
葛拉漢說:「並非別人同意你的看法,就代表你一定是對的,而是當你根據正確的事實做正確的判斷時,你才是對的。」
或許,我的觀點存在許多盲點。但是,我認為這場套利贏面很大。而且,鴻海的股價也真的是被低估了。我做這樣的決策,等待下個月來驗證。

PS. 強烈政策宣導:我並沒有推薦任何人買進鴻海股票!我只是表達自己當下的想法,寫下自己此時的做法,等待時間驗證。除了BRK.B 外,我不推薦買進任何股票。任何投資人該自己心有定見,能夠分析企業,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而且,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在,投資人該仔細評估,自己承擔後果。

2018年3月5日

巴菲特2017年度寫給股東的信閱讀分享4 (邱涵能)

波克夏價值增長的基石
巴菲特信中提到,波克夏價值增長依靠四大基石:1. 母公司巨型收購;2. 子公司補強收購;3. 營收營利率增長;4. 投資組合的獲利。
這四大基石是讓波克夏帳面價值53年來高速增長一萬倍的因素,也是波克夏有別於一般公司的成長特色。
他信中舉例說明2017年許多子公司補強性收購,公司內部營收和營利率增長,也公布了新的前15大投資組合。但是,第一個增長基石「母公司巨型收購」,2017年卻寥寥可數,原因是收購價太貴。但是他倆仍堅持:「當別人愈不謹慎時,我們就該愈謹慎小心!」所以,寧願高掛免戰牌,等待時機到來。
巴菲特提到所持股票是要與贏家共創價值:如果持股公司業務經營成功,波克夏股票投資也會成功—他和孟格相信所買大部分持股公司都會成功,證諸他倆的投資史,也都一一成功了—因此,長期看,波克夏的股票投資將獲益匪淺。
巴菲特向來自視為產業分析師、企業分析師,而非證券分析師、技術分析師。波克夏的持股,股價短期雖然波動,但它們保留的盈餘將在未來創造成長的價值,並轉化成波克夏的等量資本收益,讓波克夏創造複利式的每股內在價值增長,推昇波克夏的股價。當然,推昇每股內在價值增長的還有前三大價值基石。
因此,2017年度信中他再次定義投資:「投資,是一種放棄今天消費,並試圖在未來可達到更多消費的活動。而風險,是投資這一目標可能無法實現的因素。」這和他2011年度信中定義投資是「獲得未來更多購買力」的話一樣;但是,這次特別提出「風險」是干擾投資目的無法達到的因素。
美股牛市邁入第十年,股市屢創新高之際,巴菲特以波克夏53年歷史中,股價曾重跌4次,其中還有3次腰斬過(打對折),說明投資者的「風險」。他表達強烈反對借錢買股,因為完全無法預測股價短期內會跌到什麼程度。他並預告:將來波克夏股價還會再有崩跌腰斬的情形出現,並且沒人能告訴你什麼時候來。可是,崩跌的波克夏股票或其他公司股票,提供給沒有債務負擔的投資人跳樓大採購的機會。這樣非凡的買入時機,就看讀者、粉絲和股東們:你我是否相信自己的眼光,看到這機會;提起自己的勇氣,把握這機會;滿意自己的口袋,抓得住機會。
「凡口渴的,請到水泉來!那沒有錢的,也請來吧!請來買不花錢,不收費的酒和奶!」(依55:1)
股價崩跌時,請記住!巴菲特說過:「短期價格的波動,可能掩蓋了波克夏長期價值的增長。」也正如葛拉漢所說:「股市短時間來看是投票機,長時間來看卻是體重機。」

2018年3月2日

巴菲特2017年度寫給股東的信閱讀分享3 (邱涵能)

投資期望長期好報酬就選波克夏
巴菲特信中再度提到,十年前他和對沖基金Protégé的賭局。雖然早早就知道他大贏;但是,賭金他們本來協定以國債支付,到第五年卻更改成以波克夏B股支付:
他們2008年開始的賭局,約定雙方各拿50萬美元,十年後將總金額100萬美元捐給贏家指定的慈善機構。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他們不選擇投入50萬美元的現金,選擇零息美國國債—買時打64折,賣時可得預期的價格—預期國債年複利率會有4.56%。但是到2012年,情勢迥變,他們持有的國債已達不到預期的賭注價格。於是,商量將當時的國債全部轉換成波克夏B股(BRK.B)。巴菲特並承諾,若到時所持股票的價格達不到100萬美元,少的由他支付。結果,由於波克夏內在價值的增長帶動股價上漲,巴菲特指定的慈善單位竟收到222萬美元的捐款,比預期多了120%!這說明什麼?投資期望長期好報酬,就選波克夏股票!
針對這場賭局,巴菲特提出的教訓是:「堅持只做重大且容易的投資決策,避開頻繁交易。」
在這十年賭局中,多少聰明、精算、鑽研的基金經理,做出了數以萬計的投資決策。然而,他們卻輸給單純S&P 500指數基金8.5%的年複報酬率。巴菲特說,投資基金的人經歷了一個「失落的十年」,因為真正的利潤只屬於基金經理人。
巴菲特又強調說,波克夏自2012年以來並沒有表現十分出色。但是在多元化且扎實的事業體下,波克夏的保留盈餘能創造不低於8%的年複成長率!即使,當前經濟表現平平也能達成。
從指定S&P 500指數基金對賭,到賭金轉進波克夏B股創造賭金成長,巴菲特再度為波克夏公司、為投資波克夏股票背書:波克夏每股價值的成長率絕對不會輸給S&P 500指數,不然要他倆幹嘛?
行文至此,我也反思:在股市屢創新高之際,我除了要逐步增加現金比,也該增加波克夏股票的投資比率。堅持只做重大且容易的投資決策(BRK.B),避開頻繁交易。
耶穌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好地裡,就結了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瑪13:3,4,8) 
今天投資波克夏股票就像是撒在地裡的好種子,假以時日,有結三十倍的、六十倍的、一百倍的。當然,結永生的果實更重要!投資之餘,不忘追求真理,跟隨造物主!

PS. 在巴菲特此封信後,我修改給讀者們「預估波克夏年複成長率15%」的建議
未來,預估波克夏每股內在價值的年複成長率,不會低於8%!(降低期望值,較不會失望)
當然,我們更期待能達到15%!
至於建議買進波克夏股票的本淨比(PBR),依舊不改。也沒必要改。因為有6種的買進波克夏股票的投資策略,挑一種適合自己的來執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