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

讀書佳句摘錄:《巴菲特的繼承者們—波克夏帝國20位成功CEO傳奇》

關於波克夏商業帝國和巴菲特接班的詳細描述有兩本中文書可參考,一本是《少了巴菲特,波克夏行不行?》,另一本是本書。但是,本書中文版雖是2018年7月出版,英文版原著卻已在2002年出版了,內文的訪談記錄也都在2002年之前完成。即便如此,本書還是極具參考價值。茲摘錄讀書頗有感觸的佳句分享大家。
我覺得最棒的一段:「每進行一次併購,波克夏就擴大其能力圈範圍。每位既有與新加入的執行長,都可以針對其擅長領域,建議新的合作對象,尋找最適合波克夏家族的新成員。」這樣擴大能力圈的方法,不但使得新收購行動錯誤率降低,更積極提昇了波克夏的內在價值。
同樣「每新增添一位執行長,波克夏的安全邊際就往上提升了一層,理由就像能力圈一樣。」
波克夏現在的重心是收購為主,買股次之。但是,股民最關心的反而是「巴菲特買了什麼股票?」巴菲特和孟格一直勸導投資人要在「能力圈」範圍內選股。可是,我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波克夏屢屢收購新公司,卻不會買錯?原來,波克夏每進行一次收購就擴大其能力圈範圍,並提升收購的安全邊際。新收購進來子公司的執行長對母公司的認同度、熱誠度,是其他以收購為主的公司無可比擬的,他們會協助波克夏母公司擴大優勢圈—這是波克夏的競爭優勢。
書中所列的執行長都曾被別人問到擔任巴菲特繼承人,以及巴菲特之後的波克夏會如何。其中NetJets的創辦人答得很妙:「我會召集所有的經理人,然後說:『好了,過去巴菲特在的時候,你們都做些什麼?告訴我。還有你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我會多瞭解他們的事業,『然後就⋯⋯不再干涉他們了。』」這就是波克夏「極度分權經營方式」在後巴菲特時代的體現。
我們一般小股東都擔心「巴菲特走了,波克夏股價會如何?」GEICO的CEO Nicely說得好:「當然,巴菲特如果離開了,波克夏的股價勢必會波動,但公司的價值不會真的發生變化。波克夏仍然是個好投資。」所以,別擔心!
自金融海嘯後,美股已走了十年的大牛市,尤其三次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更讓美股飆漲。之前有討論到:現在到底是投資波克夏,還是S&P500的ETF報酬率高?探究過去十年的大牛市,波克夏的報酬率不一定贏過S&P500指數。但是,在熊市來臨—大牛市後必有大熊市—牛市再起時,波克夏的競爭優勢就會再度凌駕S&P500指數。為什麼?因為波克夏有「危機入市」的勇氣與資金!資金除了現金與約當現金外,還有浮存金:
「浮存金在過去與未來,仍然是波克夏併購其他事業的低成本資金來源。波克夏如果能夠更有效運用浮存金,則這些『別人的錢』所創造的獲利潛能就更可觀了。」
另外還有我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所寫的第三級資金:波克夏股票。藉由交換股票或發行新股可以來收購公司。
最後,關於投資,波克夏再保集團的CEO Jain 所論及:每一次的交易,你都要清楚知道所有風險在哪!投資亦是。

2018年11月9日

巴菲特新回購股票的標準

正如這篇報導*所言:「波克夏向 SEC 呈交的 10-Q 季度報告提到,第三季回購約莫價值 9.28 億美元的 A 股和 B 股,為 2012 年 12 月以降第一次。波克夏以平均 312,806.74 美元的價格購買 A 股 225 股,以均價 207.09 美元購買 B 股 4,139,192 股,總共花費 9.2757 億美元。這意味巴菲特和孟格相信執行庫藏股的價格低於波克夏的內在價值。」
我們找到波克夏的FORM 10-Q 表格來分析看看:先看p.45,波克夏在2018/8/7~8/24,回購了A 股 225 股,平均價$312,806.74;回購了B 股 4,139,192 股,平均價$207.09。而波克夏2018Q2財報在2018/8/4公布,當時波克夏B股每股帳面價值 BPS=$145.12。我們據此「落後本淨比(PBR)」來計算:A股的回購PBR=1.437,B股的回購PBR=1.427,全部的平均回購PBR=1.43。依此,我認為,PBR=1.43 是巴菲特回購股票的新標桿!
再分析A、B兩類股的回購比率:A股占回購總數不到8%,B股占總數的92%。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A股的交易量不大,每日平均約304股;B股的交易量大,每日平均約429萬股。因為,A股由資深股東、政府退休基金、認同巴菲特長期投資價值的大股東和基金持有,他們多半只抱不賣;B股則由為數眾多的小股東、積極操作的基金持有,每日交易量大。
其次,A股和B股的投票權不平等,並非依股數1:1,500來投票,而是1:10,000的投票權(p.23 有註明)。所以,持有A股的股東們不太賣股。
最後,依據波克夏的規定(p.23 有註明),A股可以轉換成B股,B股不能轉換成A股。長此以往,A股的數量會愈來愈少,B股的數量則會愈來愈多。在FORM 10-Q首頁,截至2018/10/25,目前流通的股份,A股占了總股權的45%,B股占了總股權的55%。公司多回購B股,正可減緩這樣的趨勢。
波克夏在2018Q3執行股票回購之後,流通股數為1,642,269股(換算成A股來算),相較2017年底,減少了0.76%的股數(p.45)。也就是說,每個波克夏股東的股權提昇了0.76%。這也是2018Q3財報出來時,每股帳面價值BPS會比Q2大幅提昇的「原因之一」。
但是,還沒完喔!在FORM 10-Q首頁,波克夏在2018/10/25的流通股數又減少了,折算成A股數為1,641,681股。相較2017年底,減少了0.95%的股數。也就是說,我們波克夏股東今年的股權提昇了近1%。另外一個意思是:巴菲特在10月股災時又回購了一些波克夏股票,最少有588股的A股數量,約用了1.8億美元(假設回購價在 BRK.B=$209)。
波克夏今年執行股票回購的另一層意義是:現金太多、可收購或買股的機會不多、波克夏股價被低估。
首先,現金太多。現金太多而不去投資,拉昇了公司的時間成本。巴菲特只希望波克夏最少保有200億美元的現金。所以,現在花錢買股的另一層意思是:股神可能不認為大熊市即將來臨!可能大牛市還有段時間⋯⋯
其次,可收購或買股的機會不多。可能是沒有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的好公司可收購或股,也可能是能買的公司規模不夠大。獵不到大象,只有小獵物出沒。
最後,波克夏股價被低估。這在巴菲特歷年給股東的信上就已經說明:波克夏的內在價值遠高於帳面價值,包括它的持股與子公司的發展前景、保險浮存金、卓越的經理人與企業文化。但講多了,波克夏的股價相對每股帳面價值的比率—就是本淨比PBR—ㄧ直不高。我的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可是說:PBR=1.5才合理!可能是市場認為股神二老年事已高,而且股市中還有FAANG的股價可追逐。那麼,此時回購波克夏的股票,正可向大家證明「波克夏股價真的被低估了」!
我們看到巴菲特2018Q3新回購股票的標準是「PBR=1.43」。展望未來,波克夏可能持續回購股票,只要在波克夏股價低迷的時候,股神就會「悄悄」出手!這樣的作為,讓我們股東在公司的股權持續提昇,尤其是表現在每季每股帳面價值BPS的成長上。

* 許家華編譯(2018/11/6),鉅亨網:股神信號彈,波克夏執行10億庫藏股。

2018年11月3日

2018 Q3 起買進波克夏B股合理價格

2018 Q3 波克夏A股每股帳⾯價值:$228,712
2018 Q3 波克夏B股每股帳⾯價值:$152.47
買進評估:B股買進價
PBR≦1.5 波克夏合理價格→可以買進:$228.71
PBR≦1.2 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積極買進:$182.97
PBR≦1.1 價格遠低於保守估計內在價值→⽤力買進:$167.72

第二季季報出來的時候,我還寫說:「上半年波克夏每股帳⾯價值才成長2.8%,距離一年要成長8% 的標桿還有段距離,下半年要加油了!」沒想到第三季季報出來,波克夏竟然提早達成「每股帳⾯價值年成長8%」的巴菲特標桿:$141.17 → $152.47!只能說:股神你太神了!
今年波克夏股價自六月末落底後,就一路往上衝,最高來到$224,股價漲了13%。然而十月股災,又把波克夏今年的漲幅全部吐回去。我在$197.6的時候小加碼,如今算算本淨比(PBR)才不到1.3,真是買得低!但若是波克夏股價續跌,股神二老可隨時隨意決定的「回購自家股票」,應該會讓股價止跌回升罷!
今年波克夏各季財報都用黑體字加底線標註了一段話:「任何特定季節的投資損益金額一般是不具意義的,尤其提供的每股淨利數據,是會誤導那些不太懂甚至完全不懂會計準則的投資者。」這就回應了我書中提到的:「應以帳面價值來追蹤波克夏的績效,也就是利用本淨比(PBR)的方法。而以本益比(PER)來估算波克夏的內在價值不太實際。」以上是我們就用本淨比(PBR)的方法,評估買進波克夏B股的合理價格。

2018年10月22日

我的買車理財法

我是車迷,汽車迷,休旅車迷,更是越野車迷。隨著人生的成長、經濟的改善,我也ㄧ部部地來換車—別想太多,是從腳踏車換到摩托車,再換到轎車、休旅車。分享一下我最後的買車理財經驗。
中文ㄧ般說「投資理財」,實際應該是「理財投資」:先理財後投資。理財,我常講說是「資源的再分配」,如何分配、怎樣分配,動念毫釐,差距千里。投資則是理財的一部分,所以是要先理財再投資。
五年前我想換車,目標是Toyota RAV4,因為看上她好多年了。適逢RAV4 要換代。然而,換代後的四代車型我不喜歡,而且打聽到買三代的庫存車有優惠,加上手頭有這筆錢,以及家人的支持。我決定買三代RAV4 新車,而且是最頂級的4WD旗艦版。
我的買車理財作法如下(我只單就車體車價來討論,其他稅金、保險費、配件費等就不列入了):
三代Toyota RAV4 4WD旗艦版定價117萬。我要到了7萬—車價6%—的現金折價,所以只花110萬購買。
原本Toyota 公司給RAV4 的購車貸款為60萬2~3年零利率。我卻要到了80萬—車子售價的7成—而且5年零利率的汽車貸款。
我將這80萬的汽車貸款拿來股票投資,5年來總投資報酬率約60%(不是很好)—我這個總投資報酬率,是計算所有能動用的資金,在5年後獲得的總利益得算出來的。
好,我們來看看這樣的買車理財數字:新車訂價117萬,折價7萬,實付110萬。車貸80萬5年零利率,5年總投資報酬率約60%。所以5年後,80萬貸款賺回了48萬。因此,這部車我實際付出了62萬(110萬-48萬)購買。如果,5年後,我這部車能賣到62萬,也就是新車訂價117萬的53%二手價格。那麼,我這部車就是「免費」開5年了。
換句話打個比喻說:天父爸爸借給我一部全新的車,讓我開5年。這期間所有額外加的配備、換的輪胎、稅金、保險、油錢、過路費、保養費、維修費(還好沒有花費這ㄧ項),全部自付,使用者付費。然後,開完5年再無條件地還給祂。好棒喔!感謝全能的天父!
有看懂了嗎?這就是我實際經驗下的「買車理財法」。去年底,愛車滿5年時,我曾上網自售—因為想買新車—後來雖然沒有賣—延宕換車需求的滿足。但是我相信,以三代Toyota RAV4 在車市的好評,5年53%以上的二手折舊價應該賣得出去。加上貸款保留下的資金投入股市的回報,這部車我真的沒有花費一毛錢「購買」。就像是好天主「借」給我一部車開一般,只要你保養得宜!
我要強調:這樣的「買車理財法」,先決條件是「你要先擁有買車用的全部資金」。不然,你拿什麼錢去投資?就像我,買這部三代Toyota RAV4 4WD旗艦版時,我可是真真實實握有117萬的現金。所以,借得的貸款才能安安心心地投入股市。
當然,我的買車理財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也不見得適用每個人,並且還犯了一些錯誤⋯⋯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將貸款全押BRK.B 」!若2012年底我買車時,將80萬貸款全買進波克夏股票(BRK.B),到2017年底時,BRK.B會從$88.55上漲到$198.22,投資回報率為124%,80萬汽車貸款會賺回99萬。又一部新車了啊!搥心肝!
我的「買車理財法」:先決條件是要存有欲購買車輛訂價的現金。再來,透過你的三吋不爛之舌,向汽車業代要求高折價,以及高成數、長期限、低利率的車貸。再把借來的車貸做最佳的投資運用—最好是波克夏股票,安全又高報酬。

2018年9月29日

波克夏的接班擔憂?

波克夏是個很特別的公司!在巴菲特的管理風格下,波克夏成了「子公司經營上極度分權,總部資金分配極度集權」的特色。
擁有稱職並樂在工作中的子公司經理人,巴菲特信任你,讓你全權經營,發揮所長。然而,子公司你賺的錢,你要再投資,你要補強性收購,你要擴張版圖,請你提出至少15%年成長的盈利藍圖,不然就將資金上繳總部。因為,波克夏總部就是子公司的「銀行」:有錢存總部,需錢總部借。子公司的盈餘、投資股票的獲利,甚至保險子公司的「浮存金」,全部集中總部做資金分配的決策。巴菲特拿這些錢來買股,來收購公司,來協助子公司擴大盈利。這就是子公司經營極度分權、總部資金分配極度集權的波克夏公司文化!
巴菲特和孟格在的時候,波克夏如此。他們不在了,我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寫到巴菲特的工作將ㄧ分為三:非執行的董事長(Chairman),負責波克夏文化的保存與沿續;真正掌權的執行長(CEO),管理整個集團—子公司應該還是分權經營—並負責收購新公司,做資金分配的決策;投資長(CIO),買股賣股,並協助CEO收購新公司。
不可否認,任何組織集團都可能會出現ㄧ位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領導人。這樣的領導人常常是摧毀集團百年基業的人,讓組織陷入萬劫不復之境。波克夏會不會出現這樣的CEO—真是掌權管理的人—我們不知道。但是,可見的未來,如果波克夏出現這樣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CEO,它後面還有「掌握孫悟空緊箍咒的唐三藏」在,那就是巴菲特的兒子霍華·巴菲特,波克夏預定的非執行董事長。他可以聯合其他董事撤換CEO,保住公司的基業。
當然,可能是波克夏未來的CEO不那麼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強勢,卻是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的弱勢CEO。他無法讓公司大幅增長,只能消極守成。那怎麼辦?現在的巴菲特提出了兩個方案:「回購公司股票」和「發放現金股利」。前者增加了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BPS),有助於提升公司股價,有利股東。後者將股東的錢還給股東,讓股東自行運用,去尋找其他投資標的。
所以,即使巴菲特和孟格非常年老了,可見的未來,波克夏的接班展望沒什麼好擔心的!只是波克夏內在價值的成長,可能不再那麽大。正如巴菲特2017年度寫給股東的信後,我修改給讀者們「預估波克夏年複成長率15%」的建議:「未來,預估波克夏每股內在價值的年複成長率,不會低於8%!」我們先降低一下期望值,對未來較不會失望。「但我們若希望那未看見的,必須堅忍等待。」(羅8:25)

2018年9月21日

買波克夏好,還是買S&P 500的ETF好?

這個問題首先看個人喜好:你喜歡波克夏單一公司(BRK.B),你就買它;你喜歡買美股大盤指數基金分散風險,你就買SPY ( SPDT S&P 500 ETF)或VOO ( Vanguard S&P 500 ETF) ,後者還是巴菲特推薦一般散戶投資人買的指數型基金—「如果不當波克夏股東的話」。若投資人無法對這兩項深入瞭解分析,又想投資美股參與美國經濟成長時,二者就隨意隨興挑一個,無可無不可。
但若想仔細比較、深入分析,我們試試看:

首先,我們比較BRK.B和SPY (或VOO)的股價報酬率。這樣的比較對投資人的實際投資損益比較確實。
我們比較的標準是「股價的年複報酬率」。我們以15年、10年和5年的股價週期分別比較,所以比較起始年度分別為2003年、2008年和2013年,股價資料來自Yahoo Finance的K線圖,並以昨日(2018/9/19)的收盤價為比較基礎—畢竟我們是比較到「現在」嘛—來比較這一段時間誰的「股價年複報酬率」高。今年到9/19已經262日,我們折算為0.72年,故以比較起始日到2018/9/19基準日收盤價的成長倍數,去開15.72、10.72、5.72年的根號求出年複成長率。如表「BRK.B和S&P 500 ETF 股價年複報酬率比較」。
我們從表中看到:15.72年的股價週期,BRK.B成長了4.97倍,股價年複報酬率為10.7%;勝過SPY的3.38倍成長和8.1%股價年複報酬率。VOO則沒有資料。所以,15.72年週期的股價年複報酬率,BRK.B完勝S&P 500 ETF!
10.72年的股價週期,BRK.B成長了2.43倍,股價年複報酬率為8.6%;勝過SPY的2.12倍成長和7.3%股價年複報酬率。VOO還是沒有資料。又因此,10.72年週期的股價年複報酬率,BRK.B又完勝S&P 500 ETF!
5.72年的股價週期,BRK.B成長了2.28倍,股價年複報酬率為15.5%;勝過SPY的1.95倍成長和12.3%股價年複報酬率;又勝過VOO的1.99倍成長和12.7%股價年複報酬率。5.72年週期的股價年複報酬率,BRK.B還是完勝S&P 500 ETF!
就股價報酬率的比較,不管是15年、10年和5年的股價週期,BRK.B都完勝S&P 500 ETF!

其次,我們看看15年、10年和5年期間,波克夏每股帳⾯價值(BPS)的年複成長率,並與SPY和VOO的股價年複報酬率比較看看。
我們波克夏參照成長的基準是2017年底的BPS,這是美國還未採用新會計準則(GAAP)—2018年起—將波克夏投資組合的「未實現損益」列入資產負債表,而影響到新的BPS前。所以,比較的起始年我們採用2002、2007和2012年底的BPS。如表「波克夏每股帳⾯價值(BPS)年複成長率計算」。
表中,波克夏(BRK.B) 15年BPS的年複成長率為11.4%,打敗SPY股價在15.72年中的年複報酬率8.1%。
波克夏(BRK.B) 10年BPS的年複成長率為10.5%,打敗SPY股價在10.72年中的年複報酬率7.3%。
波克夏(BRK.B) 5年BPS的年複成長率為13.1%,打敗SPY股價在5.72年中的年複報酬率12.3%,也打敗VOO股價在5.72年中的年複報酬率12.7%
波克夏每股帳⾯價值(BPS)的年複成長率,竟然完勝S&P 500 ETF股價的年複報酬率!

就量化的比較,波克夏都完勝S&P 500 ETF。質化的比較呢?因此,第三我們要來探討波克夏和S&P 500 ETF所蘊含的內在價值誰高?
談到「內在價值」,巴菲特說:「評估投資項目及事業是否具有相對的吸引力,內在價值是唯一合理的考量。」又說:「內在價值是企業在其剩餘壽命中所能產生的現金,經過折現後的現價。它無法精確計算,只能大概預估。」(書p.44)
波克夏的內在價值有哪些?我寫的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p.51~53有詳述巴菲特2010年度給股東信上描述的:
第一,波克夏擁有的股票、債券、約當現金和保險浮存金。尤其是「保險浮存金」在波克夏的會計帳目上是被視作「負債」,而非淨資產,可是卻是波克夏「強本收購」(書p.197,199)和「危機入市」(書p.39~41)的本錢。
第二,波克夏非保險業子公司的盈利。這包括在金融風暴和不景氣時,不受影響仍能源源不絕獲利的鐵路子公司BNSF和能源電力子公司BHE。
第三,波克夏的經營優勢,包括稱職的經理人、不受限的資金分配和業主思維企業文化。這都是帳面價值上看不到的豐厚內在價值!
當然,S&P 500 蒐羅了美國前500大優秀公司,還可以不斷汰舊換新,補足新戰力,內在價值也常被低估。
巴菲特也說:「內在價值數字因各人認知而有所不同。」S&P 500 和波克夏內在價值誰高?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從巴菲特所羅列波克夏內在價值三大關鍵支柱來看,它的帳面價值確實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相對而言,波克夏的股價也ㄧ直被低估。若反過來說,就是波克夏股價蘊含許多上漲的空間,尤是巴菲特他們正當想要回購股票時。

最後,投資單一公司波克夏比投資美股大盤指數基金的風險大嗎?
霍華·馬克斯定義「風險」是:「風險意味著發生結果的不確定性,還有當不利情況發生時,出現虧損的可能性。」
投資必有風險,所以投資要學習控制風險。巴菲特挑選公司時,都挑那些10年、20年,甚至幾十年後「不太會改變產品與服務」的公司,也就是生產民生必需品或服務的公司。這些公司能夠源源不絕地產出現金,並且可以抗景氣衰退。波克夏或是部分擁有這樣的股票,或是全資擁有這樣的子公司,面對金融危機和景氣低迷都不怕,還有充足的資金危機入市、擴張事業版圖。這樣「結果的不確定性」風險不夠低嗎?
反之,S&P 500 的500大公司裡面,不乏產品與服務變化多端、日新月異的科技產業。「結果的不確定性」的風險還比較高。
不過S&P 500 ETF包含了美國前500大公司的股票,多元化的產業可以分散風險,「當不利情況發生時,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會比較低。
可是波克夏不也一樣嗎?波克夏的子公司巴菲特將它們分成四大類:保險業、受監管且資本密集事業、製造服務與零售業、金融及金融產品。這其中包括了財星五百大公司中的八家半了(書p.202)。波克夏子公司和投資組合的多元性,巴菲特幫它們講話了:「當你靜心探究波克夏時,就能看透美國各種產業。」(書p.214)這不夠分散風險嗎?
買波克夏好,還是買S&P 500的ETF好?這個問題雖然經我詳細分析了,但買哪個,看倌:你還是依你的喜好決定吧^_^

BRK.B和S&P 500 ETF 股價年複報酬率比較
BRK.B
SPY
VOO
2018/9/19 收盤價
    $220.95
    $291.25
    $267.60
2003年初股價*
    $44.48
    $86.06
    ?
15.72年股價倍數
    4.97x
    3.38
    ?
15.72年股價年複報酬率
    10.7%
    8.1%
    ?
2008年初股價*
    $91
    $137.37
    ?
10.72年股價倍數
    2.43x
    2.12x
    ?
10.72年股價年複報酬率
    8.6%
    7.3%
    ?
2013年初股價*
    $96.93
    $149.70
    $134.72
5.72年股價倍數
    2.28x
    1.95x
    1.99x
5.72年股價年複報酬率
    15.5%
    12.3%
    12.7%
*2003, 2008, 2013年初股價參考自 Yahoo Finance

波克夏每股帳⾯價值(BPS)年複成長率計算
2017年年底BPS
    BRK.A BPS $211,750
    BRK.B BPS* $141.17
15年年成長率(2002年年底BPS)
    BRK.A BPS $41.727
    BRK.B BPS* $27.82
    成長倍數:5.07x
    BPS年複成長率:11.4%
10年年成長率(2007年年底BPS)
    BRK.A BPS $78,008
    BRK.B BPS* $52.01
    成長倍數:2.71x
    BPS年複成長率:10.5%
5年年成長率(2012年年底BPS)
    BRK.A BPS $114,214
    BRK.B BPS* $76.14
    成長倍數:1.85x
    BPS年複成長率:13.1%
*BRK.B的BPS 由BRK.A的BPS 除以1,500 得之

2018年9月19日

出版三年,我書還沒黃牛

《買進巴菲特,穩賺18%》2015年9月18 出版。出版後第一個美股交易日為9月21日,以當日收盤價130.98美元來買進 BRK.B。
如今又過三年了!2018年9月18日 BRK.B 收盤價218.3美元。折算三年下來 BRK.B 的總報酬率為66.7%,年複報酬率為18.6%。我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目前還沒黃牛!買進 BRK.B 又再度打敗18%了,而且是複利率的18%喔!感謝巴菲特和孟格!感謝波克夏公司!

PS. 2015年9月21日BRK.B 的收盤價130.98美元,並不是我書出版後的最低價。書出版後的最低收盤價在2016年1月25日出現:126.13美元。最低價在2016年2月3日:123.55美元。

2018年8月24日

Firstrade開啟「零傭金交易時代」

第一證券(Firstrade) email 通知:「零傭金交易時代」。也就是說,以後在他們券商買賣股票和基金都免傭金(原先6.95美元和4.95美元的交易手續費)。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他們不收傭金怎麼活下去?朋友去問,他們客服回答:「我們有其他收入來源,請放心使用我們的服務。」
再查SIPC(美國證券投資人保護組織),第一證券(Firstrade)依舊還是會員,連他們的交割公司Apex也還是會員!
而美國的資本主義相當完善,證券交易相當有保障!換個話說,如果美國政府都無法保障美股投資者的資產安全了,全世界也沒有任何政府、組織可以保障啊!所以,資產安全應該沒有問題。
我們就享受「零交易手續費」的優惠罷!但是,最好是「用心於不交易」,減少買賣交易的次數,與偉大的公司共享價值成長的果實。
補充一下,年初我曾公告:今年(2018)起,我不再給予任何券商開戶的推薦,也不再提供任何交易買賣的諮詢。而第一證券(Firstrade) 開啟「零傭金交易時代」,正好也告訴大家:我們不再需要他人的推薦開戶,因為沒有任何優惠比得上「零交易手續費」的優惠。

PS. 第一證券(Firstrade)的聲明內文:「我們很高興地宣布:從今天開始,我們免除所有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期權和共同基金的交易傭金。第一證券的客戶現在可以自由地進行免傭金交易,無時間與交易數量的限制,也沒有帳戶最低資金要求。」

2018年8月4日

2018 Q2 起買進波克夏B股合理價格

2018 Q2 起買進波克夏B股合理價格
2018 Q2 波克夏A股每股帳⾯價值:$217,677
2018 Q2 波克夏B股每股帳⾯價值:$145.12
買進評估:B股買進價
PBR≦1.5 波克夏合理價格→可以買進:$217.68
PBR≦1.2 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積極買進:$174.14
PBR≦1.1 價格遠低於保守估計內在價值→⽤力買進:$159.63

自2017年底,半年波克夏每股帳⾯價值成長2.8%:自$141.17,成長到$145.12 (B股)。距離一年要成長8% (半年要成長4%) 還有段距離,波克夏下半年要加油了!
波克夏已公布要提高回購自家股票的標準*,所以原來回購標準 PBR≦1.2 (回購價格→$174.14) 可能嫌低了。預期他們可能提高回購股票標準至:
PBR≦1.3 回購價格→$188.65;
PBR≦1.4 回購價格→$203.17;
甚至 PBR≦1.5 回購價格→$217.68。
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PS. 波克夏董事會授權巴菲特和孟格可「隨時回購股票」,只要他們「認為每股股價相對內在價值被低估」。這樣的說法無異宣告「提高」回購股票的標準 (不再低於PBR=1.2的回購標準)。

2018年7月7日

美股投資遺產繼承互助聯盟

太太老問我:萬一我怎麼了⋯⋯在美國的股票要怎麼樣遺產繼承呢?她英文很爛呀!
大哉問!我跟她講:到時,你可能可以問誰、誰、誰⋯⋯
因此,我想到,在我們的粉絲專頁成立「美股投資遺產繼承互助聯盟」。萬一有粉絲、讀者甚至我自己過世了,我們大夥兒群策群力,一起協助他的家人繼承美股投資的遺產。
對於美股投資(美國券商)研究、分析、介紹最深的是綠角。我曾看過他的部落格關於美國券商遺產繼承的介紹,但我還沒看過真正案例的發生。我想,我們在此先成立這樣的互助聯盟,萬一真的有投資者的家屬需要時,大家一起發揮「三個臭皮匠」的功能,一點一滴地協助。學學半。在助人之中,我們也能多增長這方面的知識。
記得,把這篇文章與粉絲專頁的消息告訴我們的家人,若將來他們真的需要時,可在此尋求幫忙。我們大夥兒都願意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精神幫忙。
這篇我聯連結到置頂文章內。

2018年6月30日

虧損的上半場,期待逆轉勝利

豐收兩年後,今年2018年,我虧損了⋯⋯
我不用句號,而用「未完成」的刪節號,是因為「今年還沒結束」。而且所謂的虧損絕大部分是「未實現損益」。我沒賣,絕對的損益未定。
正如標題所言,上半年的帳面虧損,期望下半年有機會逆轉勝。再不然,明後年也能大贏回來!
2017年美股、台股收高,大夥喜呵呵!2018年ㄧ月更延續漲勢,那知二月開始的股災讓股價—至少我的持股都如此—一路下挫。我年初一直逢跌買入,也大換股。結果,現金比變得太低,持股帳面價值也一路縮水。我自認為在資產配置上沒有做的很好,也換手太頻繁。看,從2017年底收盤至六月底:
BRK.B 從$198.22,下跌至$186.65,跌幅5.8%。
鴻海從$95.2,下跌至$83.2,跌幅12.6%。
GE從$17.45,下跌至$13.61,跌幅22%。
鴻海,本來預期工業富聯(FII)的上市能帶動它股價的大漲,然後轉換成更高的現金比。然而,事不如人願。現在看起來,需要長期抗戰。
BRK.B 跌,是加碼的好時候。可惜我早已加碼過了,本擬再利用鴻海獲利了結的資金持續加碼,可是鴻海股價不給力。
GE,我抄底的過早、過快—去年底到今年初—以致加碼的資金用盡後,它還跌了30%。將部分股票認賠賣出後,轉換成鴻海的股票。剩餘的,先抱著看看。
京城銀,我抱了兩年,年初賣了絕大部分,轉換成鴻海股票。雖可惜沒有賣在最高點,但兩年來投資報酬率還蠻不錯的。這是一檔我花了很大精神研究的股票,就可惜當初買得不夠多—就像巴菲特說的:我吸吮著我的大拇哥。
展望下半年,會不會突然大熊市來臨讓我虧的更慘?不知道。但《美股價格「相對合理」入市時機浮現?》(註1) 一文讓我發現:現在美股的本益比沒有高的離譜;而且股價愈跌,本益比反而顯得更低。所以,持續和緩地下跌是有可能的;但是,要猛烈地崩跌入大熊市,不太可能。畢竟,凡有泡沫才會破裂。吹得愈大的泡沫,爆得愈狂烈。既然,大牛市末段還沒有進入瘋狂的飆漲期,就還不會出現跳水式的大崩盤。所以,手握好股的我,短期間雖然看不到大獲利了結的機會,但也不致於跌入萬劫不復之地。還有,要說明ㄧ點:我的BRK.B 不會獲利了結喔!
世足賽正火烈,我也期待,在暫時落後的上半場後,能迎來逆轉的勝利。

註1:聯合報2018/6/13財經觀點,富達國際投資解決方案開發主管大衛.巴可(David Buckle):《美股價格「相對合理」入市時機浮現?》。

2018年6月7日

期待明天工業富聯(FII)的上市

自從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工業富聯,FII)上市IPO審查通過之後,我就加碼了鴻海的股票,並在2018/3/27寫了《抽籤FII ?買鴻海!》一文。畢竟,身處台灣,FII的股票抽籤和買賣,不是那麼容易做到。再者,母以子貴,FII上市IPO後,若股價狂飆(證諸往例,IPO的股價必會狂飆),母公司受到飆股氣氛和帳面價值增長的影響,也必會跟漲。
但是,FII的上市,2018/1/31鴻海臨時股東會通過,2/1申請,3/8中國信託證監會「火速」通過,然後就進入新聞的緘默期⋯⋯漫長的緘默期。終於,五月底進入上市抽籤;終於,公布6/8上市;終於,等到鴻海股價反彈⋯⋯我可是被「套」了兩個多月!今天6/7鴻海收盤價$91.2,終於解套了!
期待明天工業富聯(FII)的上市!期待它也能仿效之前IPO的藥明康德,股價連16天漲停(股價漲4.5倍),帶動母公司鴻海的股價一路飆漲(鴻海漲幅應該會小很多)。
雖然,工業富聯(FII)掛牌價的本益比相對陸股偏低,卻是一個可以先蹲後跳的機會。另外,鴻海董事會決議公司減資,這事還待6/22的股東會通過。鴻海6/22股東會當天,是工業富聯(FII)上市的第十天。我猜,鴻海減資的「利多」,可能還會助漲工業富聯(FII)的股價飆一段日子。讓我們拭目以待。
股價狂飆過後,股票是抱是賣?我想都可以。畢竟,鴻海母公司手握工業富聯(FII)84.8%的股權,有三年的閉鎖期,母子公司的高層必會小心經營。鴻海減資將會拉高未來的EPS,也促漲其PER,最後一起拉高股價,鴻海股東還是有更好的未來。最後,鴻海這些年布局的機器人、AI、互聯網和雲端等,逐步要收成了,這也是促漲未來鴻海股價的因素。所以,即使期待的鴻海股價飆漲未發生,鴻海後續的利多還是不會讓我們太失望。

PS. 再次政策宣導:我並沒有推薦任何人買進、賣出鴻海股票!我只是表達自己當下的想法和做法,等待時間驗證。除了BRK.B 外,我不推薦買進任何股票。任何投資人該自己心有定見,能夠分析企業,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千萬不要問我:何時該買、該賣鴻海股票。而且,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在,投資人該仔細評估,自己承擔後果。

2018年5月11日

2018波克夏股東會後省思2 為何用本淨比(PBR)來評估波克夏的買進價值

有位會計師股東提問,透過現場的記者轉達:為什麼在波克夏,損益表不能告訴股東公司真實的價值,畢竟波克夏持股的股票,價格上漲股東的財富就跟著增加,下跌就跟著減少了啊?
這位會計師的疑惑正是「絕大部分」投資人的觀念:我們投資買股票,股價上漲我們的財富就跟著增加了啊!股價下跌我們的財富肯定也就跟著減少了啊!所以,持股價漲,股民們歡天喜地;持股價跌,股民們哀聲嘆氣。
但是,老師巴菲特說,我們的持股是要「長長久久」。所以,一個季度損益表的盈虧如何說明出公司的長久競爭力與獲利?
巴菲特主義投資是要以公司擁有者(事業主)的身份去看投資:如果你擁有的公司長期持續獲利,你就賺錢;如果你搭了一艘不斷滲水的船,與其去補洞修船,不如換一艘吧!
季度損益表無法反應出公司長期獲利的情形。而公司的長期競爭力,更不會因ㄧ兩個季度的虧損或獲利不佳而消失。相反的,持續幾個季度甚至兩三年的高獲利,也不代表這個公司具有「耐久性」的競爭力。舉例來說,台股的宏達電。它曾是台股股王,獲利曾是台股第一,金融海嘯後曾經迅速爬起,還創造更高的獲利。它自創品牌,htc,曾經是台灣企業的驕傲、台股公司的標竿。當時的投資人誰想得到今日?昔日的驕傲和榮光,如今卻消失無蹤,ㄧ文不值,甚至成為「抱上又抱下」股東們心中的痛!
波克夏2018第一季度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上股東權益的虧損,並不能說明什麼?只因這一季股價的下跌,持股市值的下降,影響新會計準則下損益表的虧損,又簿記在資產負債表上股東權益的減少。但是,波克夏子公司的獲利,相較去年同期反而是增加的。所以,從波克夏季度的損益表真的看不出它未來的競爭力,唯有透過資產負債表上的股東權益—每股帳面價值—來評估。但這樣的評估方法,受到美國新會計準則的影響,會被持股市值的波動影響。雖然,我們還是要看波克夏每個季度每股帳面價值(BPS)的增減。但是,也不用再因個別季度每股帳面價值(BPS)的大增或減少,而情緒起伏。我們唯有放眼長期,才能看出波克夏每股內在價值增減的端倪。

2018年5月9日

2018波克夏股東會後省思1 時間是優秀公司的好朋友

股東大會開始前第一季財報出爐,竟然每股帳面價值(BPS)減少!我還想巴菲特待會兒怎麼解釋?結果,他先輕描淡寫地亮了一下財報,接下來反而是拿起1942年的報紙來,講他童年第一次的投資與失敗,這個故事在《雪球-巴菲特傳》一書就講過了。再接下來,他亮出了一個數字—1萬美元—要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把這筆錢投資股市,今天會值多少錢?我的想像力比較差,所以當巴菲特再亮出5,100萬美元的數字時,我也嚇了一跳!
我認為,這一段是整個股東大會最精華之處。
其實,巴菲特之前不管在給股東信、股東大會或專訪裡就不斷強調:長期投資美國股市將獲利匪淺。然而,大夥總是聽過就拋在腦後。現在,正逢大牛市末段,波動激烈,波克夏又出現每股帳面價值(BPS)減少的利空因素,老師巴菲特博引歷史說明,更開悟人心。
「牠只是個停在水塘上的鴨子,牠什麼也沒做就漂浮地更高,只因為水塘的水多了、漲起來了。」巴菲特曾經講過的這個寓言,再度印證股東會中他的話:投資很簡單,你只要投資美國這個資本主義完善的國家;你只要投資「具生產力」的東西—買進股票就是買進具生產力公司的部分權利;你只要投資大盤指數基金(S&P 500)而不用花腦筋選股;你只要閉起眼睛不看股價漲跌,摀起耳朵不聽市場雜音;你只要相信美國經濟會愈來愈好而不賣出持股,你就能與美國經濟共成長,獲利匪淺!
時間是優秀者的朋友,平庸者的敵人。美國建國兩百多年,擁有資本主義完善的法律制度與經濟特質,不斷陶汰不再具競爭力的公司,留下有效生產力的公司。不管經歷大蕭條、二戰、石油危機和幾次政經危機,美國經濟持續成長。這些條件造就今日的股神巴菲特和他的公司波克夏。其實,我們小股民真的不用再挑三撿四,不用再預期牛熊市、股價漲落,只要擁抱優秀公司的股票,長長久久,時間自會給你豐盛的收穫。
股市漲跌又如何?波克夏漲跌又如何?季報出來小虧損又如何?只要我們確定買得是絕對優秀的公司,買進的價格夠低夠合理,時間自會讓好公司給我們優渥的報償—其實這些話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我在想,或許將來有一天我會發現:採用持有波克夏進可攻、退可守投資策略的我,投資報酬率會輸給我忠實的讀者、波克夏忠實的股東,那只買波克夏股票,全資擁有,不再買出的讀者股東。舉例來說,像蔡育靜。呵呵!
巴菲特也特別強調,買進股票長期高獲利的條件:1. 具生產力的好公司。黃金不具生產力。2. 經過時間考驗的好公司。例如,表面上他雖說錯過投資Amazon。但是,他也補充說不會投資未經時間考驗的公司。所以,才誇獎Amazon 創辦人「太天才」了!3. 投資美股。他不太相信別的國家擁有足夠的法律制度去保護股市投資,擁有足夠完善的文化去支持公司經營。
正如我書ㄧ再強調的,讓我們互勉:投資是與贏家共創價值!緊抱波克夏股票,讓股神二老的智慧和波克夏的文化資產,為我們的未來持續創造價值。

2018年5月6日

2018Q1起買進波克夏B股合理價格

2018第一季財報出來,竟然比2017年底每股帳面價值減少,連我也嚇一跳!BRK.B的BPS從$141.17減少到$140.79。
但波克夏公司的說明:源自2018年起採用新會計準則(GAAP),將波克夏投資組合的「未實現損益」列入資產負債表上,因此影響到每股帳面價值(BPS)。
粉絲們也知道:今年以來,自一月股價站上高點後就一路下跌。這就影響波克夏投資組合的市值,更因新會計準則而影響到每股帳面價值(BPS)。
川普總統稅改讓波克夏每股帳面價值(BPS)的波動更大。但請注意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的說法:因新會計準則,市場價格的波動影響到波克夏帳面價值的波動。但是波克夏的「內在價值」只有愈來愈增長,並與帳面價值相離更遠,甚至在此時被低估了。
我總結巴菲特的解說:投資波克夏,請專注它的生產力,忘掉股價帶來的波動!

2018 Q1 起買進波克夏B股合理價格
2018 Q1 波克夏A股每股帳⾯價值:$211,184
2018 Q1 波克夏B股每股帳⾯價值:$140.79
買進評估:B股買進價
PBR≦1.5 波克夏合理價格→可以買進:$211.18
PBR≦1.2 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積極買進:$168.95
PBR≦1.1 價格遠低於保守估計內在價值→⽤力買進:$154.87
 
 

2018年4月30日

本週末是我們波克夏的股東會

美中時間2018/5/5 9:15 AM Q&A,大約是台北時間5/5 10:15 PM。股東和粉絲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場直播。
牛熊市交接時刻,投資朋友們都期待股神怎麼說。當然,為我們則是複習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學。我想,今年股東會的亮點,除了巴菲特為什麼清倉IBM和GE,又大舉重倉Apple外;應該就是兩位新任副董事長亞柏(Abel)和簡恩(Jain),是否會坐上主持台回答股東的問題。

2018年4月7日

中美貿易戰,投資組合?

中美貿易戰引發美股大跌。4/4 清晨,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布對中國進口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4/4 下午,中國宣布對美國等額的反制方案;4/5 川普更放話還要對中國加徵1,000億美元額外的關稅。
中美貿易戰接下來會如何?媒體分析可能有三種演變:雙方談判後相互收斂、談判破裂而繼續報復、談判破裂且擴大報復。(註1
真的兩隻大象打架的貿易戰後,全球經濟與股市會如何呢?WTO總幹事Roberto Azevedo 表示:這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嚴重影響,使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迅速」下降的風險。(註2)
然而,川普真的會強行引爆貿易戰嗎?「這實在無法用經濟政策的理性分析,解釋川普貿然開打貿易戰的作為。雖然中國願意以戰止戰,但如果川普就是一心想惹事,雙方的貿易衝突還是會發生。也許川普認為,這是動員支持者的有效方法。政治的算計,遠比經濟理性難以預測。」(註3)  「面臨美國選舉年,川普會就此收手?」(註4)
因此,這次中美貿易戰存在著:
1. 不確定性。不知道會不會全面貿易開戰,還是雷聲大而雨點小和解收場?
2. 殺傷力強。甚至可能引爆熊市來臨,結束金融海嘯後十年的大牛市。
我們該如何應對?我認為(老調重彈):
1. 投資最優秀公司,割捨平庸公司,既保持牛市末段的升幅,又無畏熊市的突臨。
2. 保留一定比率的現金,等待熊市來臨時危機入市。
熊市何時來臨,我們不知道,也沒人知道、沒人能預測。熊市來臨是最好的危機入市時機—如果你我敢危機入市的話—這需要現金,大比率的現金。屆時,若能完全擁抱現金大買特買最佳。但過早擁抱全部的現金,可能錯過牛市末升段肥美高報酬的時刻,實在可惜。另外,熊市來臨時缺乏現金,或者擁有現金的比率過低,甚至還有融資在股市,會令人跳腳。平衡之道,在於既擁有極優秀股票和大比率的現金。
我目前的作法:捨棄次優秀的公司,集中在最優秀的公司,並逐步增加現金比率。
今年一月股市大漲,讓我的持股價值水漲船高。可是二月起的股市大跌,吃掉了我一月的漲幅,還倒賠更多的帳面損益。這讓我思考:我最近會不會太急於買進,尤其看到一些股票大跌後?會不會持股比率過高,以致於難以承受下跌?我的投資組合公司的優越度夠不夠,是否有扯後腿的公司?我的資本是否有足夠的彈性,既可與牛市同增長,又可面臨熊市的突臨而無所畏懼?
中美貿易戰讓我再度省思巴菲特的作法:波克夏目前擁有千億美元的高額現金,若熊市突臨,正可讓波克夏股東們笑開懷。因為2008金融海嘯的情景又將重演—當絕大多數投資人在恐慌中拋售手中資產時,只有巴菲特興高采烈地到處收購。而且要有多便宜,就有多便宜。畢竟只有波克夏拿得出賣家所想要數目的現金。那,現在的我是否該逐步增加現金比率?或許是我缺乏安全感的個性使然,使我對絕大部分上市公司都缺乏信心。那麼,我是否該讓自己現在的投資組合更集中在最優秀公司上?畢竟,在漫長的牛市中,幾乎買什麼就賺什麼,雞犬同升天嘛!牛市末段也一樣。不同的是,當熊市悄無聲息來臨時,各公司的跌幅,甚至再振起營利的能力,都會決然不同—當海水退潮時,你就會知道誰在「裸泳」。近十年的牛市了!我不認為現在還在牛市中段,更不用說是初升段。我寧願現在少賺一點—可能也不會少賺喔—把投資組合集中在我最信任、最有把握的公司—目前就是美股的波克夏和台股的鴻海—降低或清倉其他的公司,拉高現金比率,即使是賠錢賣出也必須。
去年股市波動小、一路上漲,真美好的年份。只要你待在股市夠久,投入夠大,就賺得夠多。今年二、三月都出現了先大跌又拉回的大波動。我隱隱覺得這樣的波動性正是牛市末段的特性:牛市夠久了,漲幅夠高了,人人都會擔心熊市何時來臨。一旦出現一些壞消息—甚至太好的消息也是,因為怕Fed「快速」升息—投資人就會先賣,跑了再說。然後,像我一樣,懷疑這次下跌是「修正」還是「熊市的開端」?然後,壞消息過了,太好的消息也消化完了,大夥又重回股市,再度沉醉灰姑娘舞會的盛宴中。又再來一次壞消息或好極了的消息,股市又再跌,幾天後又再漲回。直到把大家的防衛心全卸下,就火力全開,股市狂飆;直到把大家最後的資金都吸進去,再也沒有資金投入股市「助漲」了。接下來的情況,我們都可以想像得到,因為2008年已經演過一遍了。可是,完美的劇本有個瑕疵:隨時一個黑天鵝事件(或灰天鵝事件),就可以馬上結束牛市提早進入熊市。例如中美貿易大戰(灰天鵝事件),演變到第二種甚至第三種狀況:雙方談判破裂而繼續報復、談判破裂且擴大報復。
所以,老調重彈,我還是認為現階段需要:投資最優秀公司,保留高比率現金。

註1. 張加(2018/4/5):美中秀肌肉,全球市場遭殃。聯合報。
註2. BBC(2018/3/29):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談中美貿易戰:後果嚴重
註3. 劉瑞華(2018/4/5):政治的算計遠比經濟難測。聯合報民意論壇。
註4. 王釗洪(2018/4/7):中美貿易站,川普肯煞車?聯合報民意論壇。

2018年3月27日

抽籤FII ?買鴻海!

鴻海子公司FII 即將在上海IPO,最近新聞熱炒。可是新聞沸沸揚揚炒的是小股東如何去上海開戶抽籤,怎麼就沒有報導FII 上市後,鴻海「母以子為貴」股價也該大漲?
鴻海股本1733億元,也就是發行股數有173.3億股。鴻海2017Q3每股帳面價值BPS=$61.75,我預估2018Q1 BPS=$66。目前股價約在PBR=1.36~1.5。
我這幾天一直納悶:若FII上市,市場預期它的市值可從815億台幣狂漲到3兆台幣,那母公司的鴻海是否因此受益而使BPS大漲,進而推昇股價?
我們來算算:若FII 市值1兆* 85%母公司控股➗173億鴻海股數=$50,也就是FII 市值提升1兆溢注到母公司鴻海帳面價值提升BPS $50,鴻海的新BPS= $66+$50= $116;PBR=1.3~1.5,鴻海股價該漲到$150~$174。同理,若FII 市值漲到2兆,鴻海BPS= $166,股價該漲到$216~$249;若FII 市值漲到3兆,鴻海BPS= $216,股價該漲到$281~$324。最不濟,鴻海股價也該在它的BPS 附近吧!那,去年的高點$122 應該可期!
真讓我納悶:為何這麼淺顯的會計準則投資大眾不知道?為什麼鴻海股價還在$90 徘徊?是我估算有誤,還是大家都心盲了?
但是,更好的是,我認為這樣低檔徘徊的股價給了我上車的機會,尤其正巧遇到美中可能貿易戰的危機,美股上週四、五大跌了兩天,正好讓我大買鴻海股票。可是,我仍認為全球股市價格不低,我想保留多一點的現金比。所以,在不動用新資金下去買股的條件下,我決定採取「換股」的方式—賣掉等價的其他股票,買入等價的鴻海股票。
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現在買進鴻海套利的風險在哪裡?
巴菲特說,評估套利機會時須考慮四個問題:
1. 已公布的事件實際發生的機率有多高?
2. 資金將鎖住多久?
3. 更好的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4. 事件若沒有發生,會有什麼後果?
我的評估:
FII 的IPO 中國證監會已經通過了,市場預測下個月就將上市。FII 上市股價若漲,一定會增加鴻海的BPS。
我想像最大的風險,可能是中美貿易大戰全面爆發,或其他黑天鵝事件,引發全球熊市,結束近10年的大牛市。這種情況下,資金將被鎖住很久。可是,不只投資鴻海的資金會被鎖住,全球投資的資金都會被鎖住。所以,保留一定比率的現金還是需要的。
更好的結果?或許,我比較缺乏想像力,只覺得鴻海股價若能漲到去年的高點,現在買就獲利33%了。但,若媒體鼓吹的FII 市值達到台幣3兆,又有PBR>1.5 的夢幻值,那300元以上的鴻海股價似乎可以做做夢。
事件若沒有發生,會有什麼後果?」這個問題才是我要努力想的。是否,投資人看鴻海,只看EPS 而不看BPS ?但是,2018/3/22 的財訊雙週刊報導:去年底鴻海處份夏普的股票,將一次性增加鴻海的淨利,EPS=$10可期。若這樣,PER=12~15,鴻海股價$120~$150也可期啊!
是否,台股會有人故意作空鴻海股票?很難。是否,FII 上市吸走了台股的外資—很多媒體這樣報導—可是,正是FII 熱炒,鴻海的股價更該有人炒,這是唇齒相依的邏輯啊!
若最後真的「什麼都沒有發生」,以週一鴻海的收盤價$90.2算:保守估算現在的BPS=$65, 4Q EPS=$7.85,那PBR=1.39,PER=11.5,PBR*PER=15.9,都還在保守低估價值內。況且,2008年金融海嘯時,鴻海依舊賺錢,沒有虧損—只是相較前一年賺得較少而已。
葛拉漢說:「並非別人同意你的看法,就代表你一定是對的,而是當你根據正確的事實做正確的判斷時,你才是對的。」
或許,我的觀點存在許多盲點。但是,我認為這場套利贏面很大。而且,鴻海的股價也真的是被低估了。我做這樣的決策,等待下個月來驗證。

PS. 強烈政策宣導:我並沒有推薦任何人買進鴻海股票!我只是表達自己當下的想法,寫下自己此時的做法,等待時間驗證。除了BRK.B 外,我不推薦買進任何股票。任何投資人該自己心有定見,能夠分析企業,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而且,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在,投資人該仔細評估,自己承擔後果。

2018年3月5日

巴菲特2017年度寫給股東的信閱讀分享4 (邱涵能)

波克夏價值增長的基石
巴菲特信中提到,波克夏價值增長依靠四大基石:1. 母公司巨型收購;2. 子公司補強收購;3. 營收營利率增長;4. 投資組合的獲利。
這四大基石是讓波克夏帳面價值53年來高速增長一萬倍的因素,也是波克夏有別於一般公司的成長特色。
他信中舉例說明2017年許多子公司補強性收購,公司內部營收和營利率增長,也公布了新的前15大投資組合。但是,第一個增長基石「母公司巨型收購」,2017年卻寥寥可數,原因是收購價太貴。但是他倆仍堅持:「當別人愈不謹慎時,我們就該愈謹慎小心!」所以,寧願高掛免戰牌,等待時機到來。
巴菲特提到所持股票是要與贏家共創價值:如果持股公司業務經營成功,波克夏股票投資也會成功—他和孟格相信所買大部分持股公司都會成功,證諸他倆的投資史,也都一一成功了—因此,長期看,波克夏的股票投資將獲益匪淺。
巴菲特向來自視為產業分析師、企業分析師,而非證券分析師、技術分析師。波克夏的持股,股價短期雖然波動,但它們保留的盈餘將在未來創造成長的價值,並轉化成波克夏的等量資本收益,讓波克夏創造複利式的每股內在價值增長,推昇波克夏的股價。當然,推昇每股內在價值增長的還有前三大價值基石。
因此,2017年度信中他再次定義投資:「投資,是一種放棄今天消費,並試圖在未來可達到更多消費的活動。而風險,是投資這一目標可能無法實現的因素。」這和他2011年度信中定義投資是「獲得未來更多購買力」的話一樣;但是,這次特別提出「風險」是干擾投資目的無法達到的因素。
美股牛市邁入第十年,股市屢創新高之際,巴菲特以波克夏53年歷史中,股價曾重跌4次,其中還有3次腰斬過(打對折),說明投資者的「風險」。他表達強烈反對借錢買股,因為完全無法預測股價短期內會跌到什麼程度。他並預告:將來波克夏股價還會再有崩跌腰斬的情形出現,並且沒人能告訴你什麼時候來。可是,崩跌的波克夏股票或其他公司股票,提供給沒有債務負擔的投資人跳樓大採購的機會。這樣非凡的買入時機,就看讀者、粉絲和股東們:你我是否相信自己的眼光,看到這機會;提起自己的勇氣,把握這機會;滿意自己的口袋,抓得住機會。
「凡口渴的,請到水泉來!那沒有錢的,也請來吧!請來買不花錢,不收費的酒和奶!」(依55:1)
股價崩跌時,請記住!巴菲特說過:「短期價格的波動,可能掩蓋了波克夏長期價值的增長。」也正如葛拉漢所說:「股市短時間來看是投票機,長時間來看卻是體重機。」

2018年3月2日

巴菲特2017年度寫給股東的信閱讀分享3 (邱涵能)

投資期望長期好報酬就選波克夏
巴菲特信中再度提到,十年前他和對沖基金Protégé的賭局。雖然早早就知道他大贏;但是,賭金他們本來協定以國債支付,到第五年卻更改成以波克夏B股支付:
他們2008年開始的賭局,約定雙方各拿50萬美元,十年後將總金額100萬美元捐給贏家指定的慈善機構。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他們不選擇投入50萬美元的現金,選擇零息美國國債—買時打64折,賣時可得預期的價格—預期國債年複利率會有4.56%。但是到2012年,情勢迥變,他們持有的國債已達不到預期的賭注價格。於是,商量將當時的國債全部轉換成波克夏B股(BRK.B)。巴菲特並承諾,若到時所持股票的價格達不到100萬美元,少的由他支付。結果,由於波克夏內在價值的增長帶動股價上漲,巴菲特指定的慈善單位竟收到222萬美元的捐款,比預期多了120%!這說明什麼?投資期望長期好報酬,就選波克夏股票!
針對這場賭局,巴菲特提出的教訓是:「堅持只做重大且容易的投資決策,避開頻繁交易。」
在這十年賭局中,多少聰明、精算、鑽研的基金經理,做出了數以萬計的投資決策。然而,他們卻輸給單純S&P 500指數基金8.5%的年複報酬率。巴菲特說,投資基金的人經歷了一個「失落的十年」,因為真正的利潤只屬於基金經理人。
巴菲特又強調說,波克夏自2012年以來並沒有表現十分出色。但是在多元化且扎實的事業體下,波克夏的保留盈餘能創造不低於8%的年複成長率!即使,當前經濟表現平平也能達成。
從指定S&P 500指數基金對賭,到賭金轉進波克夏B股創造賭金成長,巴菲特再度為波克夏公司、為投資波克夏股票背書:波克夏每股價值的成長率絕對不會輸給S&P 500指數,不然要他倆幹嘛?
行文至此,我也反思:在股市屢創新高之際,我除了要逐步增加現金比,也該增加波克夏股票的投資比率。堅持只做重大且容易的投資決策(BRK.B),避開頻繁交易。
耶穌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好地裡,就結了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瑪13:3,4,8) 
今天投資波克夏股票就像是撒在地裡的好種子,假以時日,有結三十倍的、六十倍的、一百倍的。當然,結永生的果實更重要!投資之餘,不忘追求真理,跟隨造物主!

PS. 在巴菲特此封信後,我修改給讀者們「預估波克夏年複成長率15%」的建議
未來,預估波克夏每股內在價值的年複成長率,不會低於8%!(降低期望值,較不會失望)
當然,我們更期待能達到15%!
至於建議買進波克夏股票的本淨比(PBR),依舊不改。也沒必要改。因為有6種的買進波克夏股票的投資策略,挑一種適合自己的來執行吧!

2018年2月27日

巴菲特2017年度寫給股東的信閱讀分享2 (邱涵能)

以逸待勞的工具—財務實力
巴菲特在信中不斷強調波克夏的財務實力(Financial strength),甚至以「無與倫比的財務實力」來形容波克夏:
「沒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可以像波克夏一樣,做好隨時面對高達4,000 億美元(約12兆新台幣)災害損失的準備。與此同時,許多保險公司卻將因此破產。我們無與倫比的財務實力,解釋了為什麼其他保險公司選擇到波克夏投保鉅額的再保—當然也只能選擇波克夏—以應付未來可見的鉅額理賠。」
這一段話往年信中已出現過,但是數字更改的更巨大了。如同我所分析過:巨災的出現,為波克夏不只是保險理賠,更多是新保單的簽定,更多保金的流入,產生更大浮存金。這一切源自波克夏的「財務實力」。
「孟格和我絕不依賴陌生人的善意來經營波克夏,甚至好友的幫助也不行。因為他們也會面臨自己流動性的問題,2008金融海嘯就是現成的例子。我們持有大量的美國公債(U.S. Treasury Bills) 作為危機入市的資金,這樣使我們不必依賴銀行融資。我們刻意打造波克夏成為抵抗金融危機的安逸堡壘,即使面對長期閉市的極端局面也不怕。」
現在的波克夏坐擁千億美元的資金,隨時等著「獵大象」,或當下次金融海嘯時的「救生圈」。
儘管我們2017年收購寥寥,但孟格和我相信,波克夏仍會適時出手。同時我們堅持:當別人愈不謹慎時,我們就該愈謹慎小心!」
巴菲特特別提到,波克夏部分保險子公司持有「長尾效應」型的承保業務,也就是承保的內容相當多元,承保金額相當龐大。於是,按保險金額算,波克夏是美國第二大保險公司;但按浮存金算,卻是第一,浮存金額度還遠超過第二名的保險公司。並且,與存款保險或壽險內含的「退保權」不同,其產險的保金不可撤銷。這就意味著金融危機來臨時,浮存金不會出現大規模「擠兌」的情況。這也是波克夏能危機入市的財務實力之一。
當然,波克夏這樣的財務實力不只讓它有危機入市的本錢,更讓當股東的我們睡得心安:
我們對財務槓桿的厭惡,使得多年來的獲利受到影響。但孟格和我因而每天都睡得很安穩。我們認為,拿你已有的東西去冒險為獲取你不需要的東西,這是很瘋狂的舉動。」
讀者粉絲們,我們當波克夏的股東,雖然BRK.B 的股價會波動,漲時常樂翻,跌時會心慌。哈!讀完這一段,我們更要懂得:BRK.B 股價的波動,不是波克夏股東的我們應該擔心的!因為,波克夏有寬廣深邃護城河般的財務實力。
其實,這次閱讀巴菲特的信,他在波克夏財務上的配置,對剛經歷二月股災的我有很大的啟示:厚植自己危機入市的財務實力很重要!尤其股市屢創新高時,更要提醒自己,崩盤的熊市會吃掉之前搶上車的獲利。買股、抱股之餘,我還是要保留高比率的現金,以待不時之需。
耶穌說:「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6:34) 能心安理得地睡得著、睡得好,就在波克夏的財務實力,也在自己的財務實力—以逸待勞的工具。

2018年2月26日

巴菲特2017年度寫給股東的信閱讀分享1 (邱涵能)

新稅法下的每股帳面價值
2017年底美國國會通過減稅案,媒體報導估計波克夏是大贏家,每股帳面價值可以「大增」,加上第四季的獲利,到底會增加多少,年報出爐終於揭曉:BRK.B BPS=$141.17。雖沒達到期望值的$145,但也沒差多少。
但是,巴菲特卻在信中警告,新會計準則雖然短期讓波克夏帳面價值增加—這確實是真的增加—但卻會影響未來每季帳面價值的波動,甚至波動達100億美元—折算到B股,每股帳面價值會有4美元的波動性。
巴菲特再次提醒股東,該專注的是波克夏子公司與持股公司的獲利能力,而非由不同會計準則所創造出來的利潤。這呼應了我前篇文章《波克夏股東的絕對報酬率會等於它的獲利能力》。作為波克夏股東,我們專注的重點不可本末倒置。
還好,扣除因新會計準則所挹注的,波克夏2017年帳面價值還是有成長12.7%:360億/650億 = x/23.0%,x=12.7%。

2018年2月24日

2017Q4起買進波克夏B股合理價格

巴菲特2017年度寫給股東的信已經出來了!我先將2017Q4起買進波克夏B股合理價格呈現給讀者:
2017Q4 波克夏A股每股帳面價值(BPS):211,750美元。
2017Q4 波克夏B股每股帳面價值(BPS):141.17美元。
本淨比 PBR≦1.5 可以買進 波克夏B股波克夏合理價格:211.75美元。
本淨比 PBR≦1.2 積極買進 波克夏B股→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169.40美元。
本淨比 PBR≦1.1 努力買進 波克夏B股價格遠低於保守估計內在價值:155.28美元。

2018年2月17日

見微知著—從統一科學麵看台灣的通膨率

我常舉統一科學麵,來說明台灣的通膨率與新台幣的購買力。
維基百科查了一下:統一科學麵於1978年上市。它仿傚了當時流行的王子麵以乾吃為主,又取名自當年的卡通《科學小飛俠》。
科學麵上市時定價4元,後來分別漲到6元、8元,乃至現在的10元。翻查新聞,2006年科學麵漲價到8元,我們算一算到當時的通膨率:1978年到2006年共28年,4元漲到8元共2倍,開根號算,28年的複利率為2.5%,也就是說28年來的通膨率也是2.5%。如今,2018年科學麵定價10元,40年漲了2.5倍,複利率2.3%,也就是說40年來台灣「統一科學麵指標」的通膨率是2.3%。
再從味王的王子麵看,王子麵上市於1970年,當時定價2.5元,如今48年後定價10元。由此算出通膨率2.9%。
從統一科學麵看台灣的通膨率,40年來台灣的通膨率約2.3%。也就是說,40年來我們的總購買力下降了2.5倍。如果,在台灣,你我「每年」的薪資(或總收入)調漲沒有超過2.3%;或者,你我的存款利率或投資報酬率沒有超過2.3%。那麼,我們的購買力就會被通膨年年吃掉,就會陷入「愈窮愈忙,愈忙愈窮」的惡性循環。想跳脫這所謂的「老鼠賽跑」,就要積極學習理財投資。巴菲特說,最好的投資是先投資自己。過年,大家沉醉紅包行情和年節氣氛中,休假之餘,讓我們留點心思,學學理財投資,與贏家共創價值。

PS1. 對於「通膨率」,主計處有他們許多物價指標與計算方式。但是,為市井小民來說,什麼是「通膨」,可能還搞不清楚。用科學麵或陽春麵來講解,比較有感也比較貼近生活。
尤其科學麵,40年來無論包裝、內容、重量都不變,又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食品。用它來當台灣通膨指標,猶如「大麥克指數」一般,雖不完全精確,確能立即、有效、貼切地瞭解台灣通膨率。

PS2. 美國46年來通膨率達到4.3%
巴菲特在2011年度寫給股東的信中提到,自從他1965年掌管波克夏以來,到2011年,在美國,美元的購買力萎縮到七分之一。也就是說,2011年要買1965年價值1美元的東西,得花7美元才買得到。1965~2011,46年來美元價值萎縮了86%,美國的通膨率也達到4.3%:以7倍開46年根號計算。

2018年2月10日

股災後感

上週五(2018/2/2)黑色星期五,清晨起床才看到美股大跌,趁機加碼波克夏。並且想:週一(2/2)應該會有便宜的台股可撿。果不其然,週一台股大跌,我又加碼了。可是,沒想到週一晚上美股再次大跌,而且跌更兇,我又迷迷糊糊加碼了(剛睡醒)。週二(2/6)的台股、亞股、全球股市就跌很慘了,可是我的新台幣用完了,還怕質借的股票維持率不夠被斷頭,唉!心疼地賣掉一點。連跌三天,也讓我懷疑股市是在修正還是熊市的開端。修正,趕快加碼再享牛市末升段;熊市開端,就要保留現金,慢慢加碼,慢慢抄底,甚至還清質借的債務。這樣的納悶讓我有點擔心,並發出了<修正或熊市?>的文章,幸得大夥的金玉良言回應,尤其好友許多的建言,讓我有信心面對股災的慘跌和加碼。週二(2/6)晚,美股先小跌後收漲。週三(2/7)漲。看似西線無戰事了。週四(2/8)美股又大跌!剩餘不高的資金,我只能小加碼,並想辦法「找」錢去—幸好在還清一筆貸款後,下一筆貸款有些眉目了。加碼台股。週五(2/9)美股先跌後漲,台股也小跌作收,總算這一週跌完了,台股下週一就封關了。一週來的最低點反而落在先跌後漲的週五,BRK.B還來到最低的$189.3,我的加碼平均成本遠高於此。
回顧這週股災,我覺得一開始自己太急著加碼,而且一開始加碼的比較多。事後看,應該慢慢加碼,多停看聽,畢竟現在股價已不低。再者,切莫被最近急漲的股市給沖昏頭,老貪著牛市末升段的加碼。因為,只有完全走過才知道,這是小幅的修正還是熊市的開端。第三,保留多一點的現金。正如巴菲特所說:「現金對投資人的意義,如氧氣對個人的意義:當它存在時,沒有人會注意它;當它短缺時,所有人都只想到它。」真的熊市來,想要掌握千載難逢的機會危機入市,現金就是所有人所想要的。所以,我該學習保留高比率的現金,即使拉低牛市中的投資報酬率也無妨。最後,股災之時更需要勤讀書、靜思考,反而看盤成了最不需要的—除非要加碼去。讀書讓你更堅定自己的價值投資理念,不隨市場先生亂買亂賣;靜心思考才知道是要靜坐不動還是該加碼,加碼哪一檔股票,加碼多少,下一步該怎麼走。若隨市場情緒波動,很容易賣在股市最悲觀、最低價時;追買在股價已高時
股災之時,我們來看看巴菲特過往的言論,深化自己的巴菲特主義投資: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們的保守態度太極端了,但我們如此保守,是因為人們偶爾恐慌是完全可預期的,但是事實何時發生則是完全不可預期的。」
「我認為耐心的波克夏股東蒙受永久資本損失的可能性非常低,應該是投資單一公司最低的。如果投資人買進波克夏股票的價格異常高,例如接近帳面價值的兩倍—就是PBR>2—他可能必須等待多年才可以獲利了結。但是,投資人若以略高於波克夏願意回購股票的價格買進—約 1.2<PBR<1.5 —則應該可以在合理的時間內享有獲利。至於那些打算在買進後一年或兩年內賣掉的投資人,不論他們以什麼價格買進,我都無法提供任何保證。我建議你必須打算持有至少五年,才買進波克夏的股票。尋求短期獲利的人,應該另找標的。另外,你不應該借錢買進波克夏的股票。自1965年以來,我們的股價曾三次自高位下跌約50%。未來某個時候,類似的跌勢將再發生,而沒有人知道將於何時發生。」(摘錄自《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全新增修版》)

2018年2月4日

看巴菲特指標,看現在的股市

巴菲特指標,是巴菲特在2001年財星雜誌專文中所提到,利用股市總市值和GNP的比值,作為大盤是否過高或是過低的參考。
目前(2018/2/2),美股巴菲特指標不低:145,台股巴菲特指標蠻高的:191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但,巴菲特在那一次以後就沒有再提「股市總市值和GNP比值」的所謂巴菲特指標。所以,我猜這樣的「巴菲特指標」只是有參考的價值,並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
如果,如圖所列財經M平方的資料正確。那麼自1980年至今38年的美股巴菲特指標走勢來看,最高點在2000年的網路泡沫和「現在」,都在數值150左右。反而,近幾十年來最大的金融海嘯—2008年—巴菲特指標僅在110左右數值,是30年來「第三高」。
2000年至今18年的台股巴菲特指標走勢來看,近幾十年來最大的2008年金融海嘯時數值只是「次高點」,約在170左右。反而「現在」是最高點,是金融海嘯後屢創的新高點。2000年網路泡沫時的台股,只是相對高的點。
這說明巴菲特指標,與股市高點反轉並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巴菲特指標有它的參考性,但就是「參考性」!
當然,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已走了9年的美股牛市,近10年的台股牛市,無可諱言,現在是絕對的高點。但是,若說牛市馬上就結束,熊市猝然而臨,我倒不這麼認為。一來,我追蹤的幾檔美股,以PBR、PER來算,都還在合理價格。二來,從<台股萬點,基金規模不升反降>這篇報導來看,散戶們似乎「高處不勝寒」紛紛退出場外,那麼「擦鞋童理論」還未達標。也就是說,投資人還有所節制,並未瘋狂搶進。那台股就還沒到資金買盡、即將反轉而下的狂歡派對之時。因此,我還是認為:現在可能是牛市末升段,或是牛市後半段,熊市還不急著來。當然,這純屬臆測!我不可能預知未來。每個投資人要自行分析,自己判斷,自我負責;沒有人能牽著你的鼻子走,並為你做決定。

台股萬點 基金規模不升反降
https://fund.udn.com/fund/story/5854/2966621

2018年2月1日

VISA和美國運通比較—閱讀心得

閱讀一篇文章,瞭解到VISA的競爭優勢。因而思考巴菲特持有的美國運通,它和VISA相比較,競爭優勢如何?翻出之前讀到的一篇報導:台灣富豪刷美國運通黑金卡,包機逃離埃及的新聞。我們來比較它們的競爭優勢:
VISA (股票代碼:V)以量制價。競爭策略符合管理大師波特(MichaeI Porter)所說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它的目標客戶在龐大的「中產階級」。
美國運通 (American Express, 股票代碼:AXP)以價制量。符合波特所說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它的目標客戶為高端的「富人階級」。
中國的銀聯卡、網路支付(如支付寶)和手機支付(如Apple Pay) 是 VISA的「潛在競爭者」,它們競爭的還是全球廣大中產階級的消費。就文章所說,中國市場是個「肥羊」,卻讓VISA吃不太到,因為中國政府的金融監管和中國企業的利基市場。
但是,是否當中國的富人一旦走出中國,他們是樂於使用美國運通卡來支付消費的。因為,美國運通卡給予客戶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這很符合中國人炫耀的心態)和「超乎想像的服務」(這是富人期望獲得的)。
在巴菲特管理的波克夏,2017Q3投資組合中,美國運通占7.72%,VISA占0.63%。
我想這篇研究筆記所說的道理,巴菲特應該早就知道。因為信用卡就是「金融特許行業」,而巴菲特和孟格特別瞭解金融特許行業!

PS. 這幾篇文章和報導如下,網頁連結我附在留言版:
美股價值算盤(2018/1/25):支付產業龍頭Visa的研究筆記。
蘋果日報(2011/2/18):台富豪刷黑卡,包機逃離埃及,簽賬300萬,一天內安排專機。
梓陌,騰訊財經(2016/9/12):能擺平一切的「黑金卡」到底有多牛?
百舜,商周財富網(2016/8/11):刷卡他們就賺、欠錢他們不賠,Visa、MasterCard就在做這麼棒的生意。

2018年1月24日

波克夏股東的絕對報酬率會等於它的獲利能力

為什麼標題不是寫:波克夏股東的「長期報酬率」會等於它的獲利能力,而是寫「絕對報酬率」呢?因為波克夏「長期的報酬率」會逐漸抹平各長期股東間報酬率的差異。舉例來說,波克夏公司在巴菲特執掌的50多年,股價漲了近兩萬倍。若你50年前左右就買進波克夏,長抱至今,不管你的買價就等於巴菲特買進波克夏股票的成本價7.5美元,或是比巴菲特低一半、高兩倍、三倍以上,你現在的投資報酬率會是4萬倍、2萬倍、1萬倍、0.7萬倍⋯⋯相差只是10倍以內而已,甚至各早期股東的報酬率間不會是相差100倍以上。波克夏的長期獲利能力,逐漸抹平各長期股東間報酬率的差異。所以,股東的絕對報酬率會等於波克夏的獲利能力。
波克夏股價近來屢創新高,鼓舞了我們的讀者、粉絲和網友們,並積極印證了《買進巴菲特,穩賺18%》一書的價值,讓作股東的讀者們天天笑呵呵!
新年來更大的漲幅,更挑動了我們讀者和粉絲的熱情。「擁抱巴菲特(邱涵能)」粉絲專頁的留言與點讚率也「屢創新高」。之前,有讀者、粉絲或網友提到,想利用波克夏來上下來回操作「做價差」。當時我分享了自己「慘痛」的經驗:
「我們永遠不知道股市、股價未來的走勢。如果你在BRK.B股價$180之際賣出,期待未來更低價買進;結果股價來到$280高點才反轉,跌到$200時就止跌回升,你卻等到$250才忍不住上車,這樣的作為不是更不智嗎?呵呵!這就是我書中提到,我在2011年到2012年所犯的最失敗的投資經驗。」
現在BRK.B $215的股價,不知道對當初想在$180獲利了結,或想在$200賣、$180低接的粉絲或網友有沒有「搥心肝」地去做了。當然我也相信,有不少讀者在波克夏退兩步、進三步的股價漲勢中,已經「獲利了結」。他們現在的心情,我們很能體會⋯⋯
我的書、我的粉絲專頁和部落格談到波克夏的投資,最特別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賣」!上面「搥心肝」的例子可說明這個思維。即使現在狂漲的股市有可能是「牛市末升段」的狂飆期,也可能是牛市後半段的豐收期,股價飆漲,帳面獲利匪淺,也不要「獲利了結」波克夏!
為什麼?
第一,波克夏的股價可能還沒漲完,你再也低接不到之前的賣出價,尤其是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BPS)還有可能大幅提升。因為,高漲的股市會提升波克夏持股的市值,反映到波克夏帳面價值的提升。
第二,即使熊市來臨,波克夏股價自高點大跌。但是,有巴菲特的股票回購承諾。屆時,可能波克夏股價就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候,領先大盤提早破底反彈。到時候有誰能「未卜先知」,提早「布局」買入呢?巴菲特買賣股票向來是祕密行事。
第三,來回做價差操作波克夏股票的結果,會讓自己偏離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的軌道,尤其是去「當波克夏股東」一事上,失去了與大贏家波克夏共創投資價值的機會。就像標題寫的「波克夏股東的絕對報酬率會等於它的獲利能力」,不然你買波克夏股票幹嘛?要炒股,不如去買其他飆股。
但是,粉絲們若也想要「抓住」這波可能是「牛市末升段」的狂飆期,就如我也想搭上這列狂飆車,增加資產購買力。倒是可以去買別檔股票。像我,採取「進可攻、退可守的波克夏股票投資組合」,我的波克夏持股不動、不賣,我去找別的飆股—應該是說價值遠低於價格的股票—在股價狂飆後逐步賣掉—也就是價格已遠超出價值了—保留現金等待熊市的來臨。
咦!這樣會不會過於「投機」,也算是「賺價差」的投機行為?
我要仔細說明一下(也是給自己最近紊亂的思緒整理一下):
首先,我始終一致地說明,我是採取「進可攻、退可守的波克夏股票投資組合」,為了這幾年能打敗巴菲特,早一點獲得完全的財務自由。所以,我的投資組合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波克夏的股票;而含保留現金又不斷找資金(貸款)的投資資本中,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資本在波克夏股票。我完全遵守了這樣的投資原則。
其次,我的其他持股多是價值被低估的「好公司」,當然也有些是大跌後的「一般公司」,或投機式買進的「股票」。但是,就像我所說:「投資要合乎比率原則」—愈研究、愈瞭解、愈有把握的股票,投資較高比率的資金,反之亦然。所以,這些「其他股票」投資不違巴菲特主義投資原則。
第三,熊市來臨前一刻,最好是完全擁抱現金,等待危機入市;其次是擁抱最卓越公司的股票,耐跌、早反彈、彈更高。但是,誰知道熊市何時來?誰能掌握這麼精準的時機?那麼,我退而求其次,先死抱「最卓越公司的股票」波克夏,進而把股價已高的「其他股票」逐步清倉換現金。若「其他股票」賣了後還繼續大漲,就安慰自己:幸好不是賣波克夏股票,賣早了也無妨!當熊市來臨波克夏股價自高點大跌。一來有巴菲特PBR<1.2的股票回購承諾,支撐股價。甚至還有粉絲提出:滿手現金的波克夏,到時PBR<1.3可能就開始回購「最便宜卓越」的股票—波克夏自己了。二來,我的第一證券 (Firstrade) 帳戶是融資帳戶,而他們家的融資維持率是以帳戶總資產來算。有抗跌的波克夏股票資產在,我現金子彈用盡時,可以融資再危機入市(但是一定要謹慎小心!),我依舊保有熊市時的股票「購買力」。但是,我不是要讀者和粉絲去融資喔!完全不推薦融資融券!!!
正如之前文章所言:「熊市來臨危機入市,這是價值投資人夢想的買進契機。」和「狂歡的灰姑娘舞會後,依然留在股市的人,熊市突臨時,想跑都跑不掉。但是,若提早出場,則會享受不到牛市末段豐厚的急漲,感覺自己好像是個傻瓜一般。這樣互相矛盾的兩句話,唯有智者能解。」面對「未知」的「牛市末升段」和「熊市突臨時」的矛盾決擇,我想我這樣的思維做法可能是最佳策略。當然,也可能不是!我還會邊閱讀、邊思考,也和大家分享。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減稅案通過後,讓許多美國公司獲利。之前有粉絲好朋友算給我看:若此,波克夏每股帳面價值(BPS)到2017年底會拉升到140到145美元間。後來新聞寫到 <多賺370億美元,巴菲特成稅改贏家> 。若此消息為真,那我們算一下:
BRK.B 2017Q3 BPS=$125
370億美元 ➗165萬股(A股股數) ➗1,500股(B股) =$15(BPS增加的部分)
樂觀預期2017Q4 BPS 成長$5
—> 2017年底波克夏每股帳面價值:BPS=$125+$15+$5=$145
真是臥虎藏龍的粉絲!讓我「學學半」。他還建議我:書中提到的波克夏合理買進本淨比1.5倍,應提高到1.6倍 (PBR<1.6)。呵呵!你若願意讓大家知道你,就在留言處舉個手吧!
回歸標題《波克夏股東的絕對報酬率會等於它的獲利能力》,急漲的股價雖讓我們情緒激動,但是,投資還是要回歸理性思考!才有網友剛買書就想要投資波克夏,我給他良心的建議:「仔細讀完整本書後再買!」因為,買進的決策看起來很重要。但是,為波克夏股東,「不要賣」的堅持才能笑到最後。而你不瞭解波克夏、不瞭解巴菲特、不瞭解孟格和他們的接班計畫,你「抱得住」、「抱得牢」嗎?不管你我當初的買進價是多少。
耶穌說:「天國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顆珍珠。」(瑪13: 45~46) 基督的天國是我們終生追求的「完美珍珠」。但是,你怎麼知道波克夏就是你要尋找投資上的「完美珍珠」呢?
我建議波克夏股東及準股東們:找個時間仔細讀一讀《波克夏公司業主手冊—業主相關企業原則》“Owner-Related Business Principles,” Berkshire Hathaway Inc. Owner’s Manual。我自己最近也在仔細研讀,下一篇或許來摘錄並心得分享。中文版《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或《向巴菲特學管理》幾本書中都有附,也可以上波克夏官網下載年報來閱讀原文。讀完,你會知道你在當怎麼樣的股東。

PS. 在這裡,有讀過《買進巴菲特,穩賺18%》書的叫作「讀者」;讀完,有上「擁抱巴菲特 (邱涵能)」粉絲專頁點👍,或瀏覽「共創價值投資」部落格—有不少人沒有Facebook帳戶,或只會瀏覽網頁,部落格為他們和我而存在—的叫作「粉絲」;沒讀過我的書,只來瀏覽、點讚和留言的叫作「網友」,因為他們可能不全然瞭解我的巴菲特主義論述;不管誰,只要手中「仍」持有波克夏股票的—不管是B股還是A股—也不管是不是讀過我的書、點過我的粉絲專頁或瀏覽過我的部落格的,叫作「股東」。請注意!已清倉的不叫作股東,除非他又買回來了。
長篇大論,謝謝你耐心讀完!

2018年1月23日

今年起我不再推薦美股券商開戶

公告:今年(2018)起,我不再給予任何券商開戶的推薦,也不再提供任何交易買賣的諮詢。
讀者、網友若想要開戶買美股,可以自行尋覓各個美股網路券商自行申請開戶,或透過台股複委託方式買進美股。我這邊就不再推薦,也「不再提供任何交易買賣的諮詢」!
這樣的聲明原因:
1. 美股牛市邁入第十年,股市已經有點過熱。若讀者或網友現在或晚一點才開戶去買美股,有點追高,投資風險不低。我若還給予推薦開戶,不適宜。
2. 已推薦,開戶率低;已開戶,立即買進者更低;而我實際拿到推薦開戶獎金的比率,更是低到慘不忍睹啊!而且,常常得找時間上網寫推薦信 (有人要求時),回應讀者或網友的開戶或交易問題,而這些問題,其實都應該直接問券商,和券商客服人員溝通才是。我推薦,卻是這麼低的開戶率,這麼低的推薦開戶獎金比率。最重要的,是開戶和買賣的各種問題應該由券商客服人員直接為投資人服務。因為,有些事情,我既不熟也不懂;券商的網頁、開戶程序、交易方式、各種規定常隨時間而改變,我不可能方方面面瞭解並即時知道。
所以,把美股開戶主被動權還給投資人,把交易問題的解釋與溝通完全還給券商。
我們在「擁抱巴菲特 (邱涵能)」粉絲專頁和「共創價值投資」部落格的文章和討論,都回歸到波克夏公司和各種價值投資股,以及基督徒理財觀和巴菲特主義投資哲學。
我不再給予任何券商開戶的推薦,也不再提供任何交易買賣的諮詢,更不回應「現在是不是買進或賣出波克夏的時候,還是該加碼或減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