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莫絕望,美國會再起,波克夏亦是—— 巴菲特股東信讀後心得

巴菲特任內最後一次(也是感恩節第一次)股東信,再次叮嚀大家:「波克夏股價依舊會波動頻繁,甚至大跌50%,如同現在管理層任內曾發生過的3次一樣。」但是,但是,他鼓舞我們:「莫因此絕望,美國會再起,波克夏股票亦是!Don’t despair; America will come back and so will Berkshire shares.」
巴菲特歷來的股東信,不但分析波克夏最新的公司狀況給股東知道,還鼓舞投資人要對美國經濟的前景和波克夏股票的成長有信心,即使面對股災與泡沫。
巴菲特不斷提醒我們要忽視「市場先生」的情緒,著眼股票的獲利情況,相信美國制度能除錯更新再創前景的能力。
自巴菲特在今年五月的股東大會宣布退休,接棒給亞柏後,波克夏股價就ㄧ路溜滑梯下跌。這次感恩節股東信,巴菲特不斷為亞柏背書:「亞柏完全符合我當年對他的預期。他理解我們波克夏的業務和員⼯,學習能⼒極強。我認為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執⾏長,比他更適合管理我們的公司和股東資⾦。我希望他健康長壽。
「我希望保留相當數量的波克夏A股,直到股東們對亞柏建立起像孟格和我同樣的信任感時。那種信任感不會花太久時間建立。我的孩⼦們以及波克夏董事們早已百分之百⽀持亞柏了。」
對於我們的波克夏,巴菲特說:「在我所了解的所有公司中,波克夏發⽣毀滅性災難的機率是最低的。此外,波克夏的管理團隊與董事會,比我所接觸過的⼤多數公司都更能顧及股東的利益(⽽我所⾒過的公司可不少啊)。最後,波克夏的經營⽅式,永遠會讓它的存在成為美國的重要資產,⽽不是讓⾃⼰淪為依附他⼈的配⾓。」
股神的說話果然對最近的股價有所振作,看著吧!波克夏的好日子還在前方。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他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近幽靜的水旁,還使我的心靈得到舒暢。(詠23:1~3)

2025年11月6日

價值投資那麼好,為什麼除了巴菲特外,沒什麼人賺大錢?

如標題,有人問我。
「因為這些嘴裏喊著『價值投資』的人,骨子裏卻不是。」
面對日日狂歡、時時上漲的股市,他們會跳下去一起歡樂,卻忘了當價格遠高於價值時,該「別人貪婪,我們恐懼」的價值信念。同樣,面對日日下跌,四面楚歌的股市時,他們也忘了該「別人恐懼,我們貪婪」,相信價值,入市跳樓大買進,反而縮頭縮尾縮手不買。
別忘了:「市場先生」對我們影響很大的。當隔壁的老王年初告訴你他才剛投入股市就賺了20%,到了年中他又告訴你已經賺到80%,年底他的資金翻了翻賺了200%的時候,你能不被影響,不跟著下場加碼,而等著被其他股市投資人譏笑是傻子嗎?同樣,股市崩盤時,市場傳言:「現金為王」、「落下的刀子不要接」,你敢逆勢買進,被人笑作瘋子嗎?
巴菲特說:「投資人需要的是思考,不是投票表決。」、「市場先生只能當你的僕人,不能當你的主人。你只能利用他的愚蠢,卻不能仰賴他的智慧。」可是多少號稱價值投資的人,都被市場先生牽著鼻子走。因為他們太貼近市場了,因此常被市場的風吹草動所影響。忘記葛拉漢所說的:「價格是你所付出的,價值是你所得到的。」當付出過高的價格時,是否有檢視到獲得了多少價值,是高於價格?還是低?
還有號稱價值投資的基金或機構很難做到堅持原則。試想:你成立了一個「價值投資」的基金,向投資人募集資金來價值投資股票。當股市高漲、交易熱絡的時候,你敢告訴投資人:現在價格遠高於價值,不是買進的時候,我們要麼資金按兵不動,不麼退還給投資人。那你的投資人肯定會覺得:那我們需要你幹嘛?但當股市像溜滑梯一樣直速下滑,甚至跌入谷底躺平不動,能要求你的投資人拿錢出來,甚至拿更多的錢出來買股、加碼嗎?很難。因為大部分嘴裏喊著「價值投資」的人,骨子裏卻不是。
最後,若你真是價值投資人,你ㄧ定會奉行孟格的「坐等投資法」和「集中投資法」。你會將資金集中投資在少數絕對卓越的股票上,甚至只買3檔,例如ABC這三檔: Apple、Berkshire和Coca-Cola。你會等待機會,低價買進。你會在熊市時大量買進,然而在牛市時什麼都不做。正如孟格所說:在98%的時間裏,不可知,不買賣。你會牢牢抱著你的卓越股票,伴著它們獲利成長,ㄧ同共創價值。
價值投資成功三要素:只投資最好的股票,價格遠低於價值時才買進,長抱股票與好公司共創價值——買好股、低價買、抱長久。
看看現在美股、台股屢創新高,巴菲特指標數字高懸之際,價值投資人巴菲特在做什麼?他正抱著天量現金(3,816.7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6兆),在場外好整以暇地等著呢!這有多少人做得到?還會背負眾人的譏笑聲呢。但,「投資人需要的是思考,不是投票表決。」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他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近幽靜的水旁,還使我的心靈得到舒暢。(詠23:1~3)

2025年11月1日

2025Q3起買進波克夏B股合理價格

波克夏2025Q3季報,2025/10/20最新發行股數,合計為A股1,438,223股,和上一季(2025/7/21)的股數一模一樣,表示這一段期間波克夏沒有回購股票。
2025Q3歸屬於波克夏股東權益698,155m,相較2025Q2的667,989m,增加了30,166m,+4.5%。波克夏B股每股帳⾯價值:資產負債表-波克夏股東權益698,155m ➗最新發行A股股數1,438,223股,得到2025Q3波克夏A股每股帳⾯價值為$485,429,再➗1,500折算成B股,得到2025Q3波克夏B股每股帳⾯價值$323.6,相較2025Q2的$309.6,增加了4.5%——就是波克夏股東權益增加的部分。請注意:2025Q3波克夏總資產已經來到1.23兆美元的規模。

2025Q3波克夏A股每股盈餘為 EPS = $21,413,換算為B股每股盈餘 EPS = $14.28。今年前九個月總和的B股每股盈餘 EPS = $22.14。
相對去年底,2025Q3波克夏保險浮存金增加了50億,來到了1,7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4兆(註)。
若加上鐵路、公用事業和能源子公司的約當現金,波克夏的總約當現金2025Q3來到3,816.73億美元,相較2025Q2的3,440.91億美元,增加了375.82億美元,+10.9%。目前母公司的總約當現金約合新台幣11.6兆(註),我們救股市用的國安基金規模為新台幣5,000億,波克夏可危機入市的約當現金是它23.3倍的規模。

2025Q3波克夏B股每股帳⾯價值:$323.6
PBR≦1.5 → BRK.B=$485.43
PBR≦1.2 → BRK.B=$388.34
PBR≦1.1 → BRK.B=$355.98
2025Q3波克夏每股帳⾯價值增加:4.5%

昨十月最後一天2025/10/31,波克夏B股收盤價為$477.54,PBR=1.48。若以今年最高股價$542.07來算,PBR=1.68。
Q3是巴菲特執掌波克夏60年生涯,倒數第二次的季報。明年二月底,將是巴菲特交出總成績單的時候。

請看父賜給我們何等的愛情,使我們得稱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們也真是如此。(若一3:1)

註. 匯率1:30.5來算。

2025年9月19日

快樂花錢法

上期談過了「輕鬆賺錢法」,我再談談「快樂花錢法」,步驟如下。
1. 區分「需要」還是「想要」:人生想要的很多,但是真正需要的不多。我們每個人擁有的都是有限的資源,既然「資源有限」,我們就該「把錢花在刀口上」。這也是我常提倡的「基督徒理財觀」:節制慾望,消費必須品。人若慾望無限,整個地球都不夠用啊!

2. 延宕需求滿足:如果這是你真的「想要」而非絕對「需要」的,怎麼辦?延宕需求滿足。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小房間的桌上擺了一條美味的巧克力,他讓ㄧ群幼兒園的小朋友輪流進去,各待10分鐘,並告訴小朋友們:「如果這時間你能忍住不吃巧克力,出來後我給你兩條巧克力。」想也知道:大部分小朋友都忍不住誘惑,當場吃了巧克力。只有極少數的小朋友忍住不吃,出來後獲得了兩條巧克力。實驗還沒結束⋯⋯二三十年後,心理學家繼續追蹤這些小朋友長大後的人生成就,驚訝的發現:當初忍住不在第一時間吃巧克力的小朋友,長大後人生成就遠高於另外一群小朋友。他稱這個實驗為「延宕需求滿足」:能延宕需求滿足者,能成就大事。
邱老師我的例子:我一直夢想著Toyota Land Cruiser Prado的車車,哈十年了 。10年前其實就有資金全款買它的新車,但是若買下我就回到「貧窮」狀況,沒有太多的資金可以投資,用錢滾錢。流口水了10年,忍住先不買。終於投資15年後,有了一點資金可以「較輕鬆」的買入夢想車了。但是,原來哈的第四代Prado 停產了,迎來第五代大改款。第五代的內裝、外型更炫,然而放大的尺寸不太適合台灣的日常生活所需。有人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你既然哈第四代Prado 那麼久了,為什麼還要等昂貴的第五代新車,而不找一個狀況好又新又較便宜的第四代中古車呢?」於是,今年年初找到了我現在這部中古車,第四代Prado。開了半年,愈開愈滿意。感謝天主!話說殘酷的現實面:現在台灣的環境似乎越來越不太適合「自行開車」了,駕照重新檢定更從 75歲要下降到70歲,能順心如意開車的日子不會很久了,而越野車在台灣也逐漸沒有英雄用武之地。買車、擁車的熱情漸漸消退。

3. 比率原則決策法:「比率原則」就是當要投入多大的資源,就該投入相對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我們凡事要堅守比率原則。理財之路上,更要堅守比率原則。 例如買東西,你會花多少時間去思考、去做決策?一杯珍奶、和同學聚餐、買套家具、買部車、買棟房,你都花同樣的精力去思考、同樣的時間去做決策嗎?不該啊!
管理學上有個「80/20法則」,它告訴我們,我們常用80%的精力去做重要性20%的瑣事,卻只用20%的精力去做重要性達80%的大事,不符比率原則。正確的應用「80/20法則」應該是:用80%的精力去做重要性達80%的大事,再用剩餘的20%精力去做重要性只80%的瑣事。
前面幾件事情所需用的研究與決策時間,邱老師建議:買杯珍奶,15秒決定;和同學聚餐,15分鐘決定;買套家具,3個月研究與決定;買部車,花1年時間研究自我需求,研究各類車型與價格後再決定;買房,從現在開始研究,至少3到5年的時間努力研究再決策,你必須比你的房仲更瞭解房市與要買的房,就像巴菲特講的:「你不能仰賴別人的智慧」。買房花你未來二十年至四十年的資源,這時間也是你能工作賺錢的精華時間,絕對不可輕忽。
真正快樂的花錢,是能喜樂滿足於自我資源的妥善運用,不受外在物慾環境的影響。好好處理自己辛勞工作所換來的金錢,搭配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用錢滾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資源愈來愈充裕,滿足與家人親友的共處時間,積極追求自我的實現。

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賜,都是從上,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在他內沒有變化或轉動的陰影。(雅1:17)

2025年9月9日

輕鬆賺錢法

剛接到一個邀請:要去大學給學生們(可能也有老師和職員們)作理財講座。我想了想:什麼樣的話題會引起學生們的「高度興趣」呢?於是定了個這樣的講題:《你想快樂花錢,然後輕鬆賺錢嗎?來學巴菲特理財》。當然,還請主辦單位多準備一些點心和飲料,這樣才吸引學生啊!
什麼是「輕鬆賺錢法」呢?大夥讀讀看。

賺錢有4種方法:
1. 勞力賺錢法:透過付出勞力來賺錢。依工作的持續性與穩定度,有時薪、日薪、月薪、年薪和終身俸的差別。原則上賺取的金額跟付出的勞力成正比,不多也不少。
2. 學識賺錢法:透過學問和知識來賺錢。在同樣的「工作時間段」賺取金額贏過勞力賺錢,基本上都是月薪、年薪和終身俸級。原則上賺取金額跟所學知識和所擁有學問的稀缺性成正比。賺錢雖比較輕鬆、比較多,但還是「付出多少,賺多少」的工作。
現代社會,大部分工作是介於勞力賺錢和學識賺錢之間,有的偏勞力賺錢多ㄧ點,有的偏學識賺錢多ㄧ點;賺錢多寡也跟你偏哪一邊有關。
3. 管理賺錢法:透過人員管理來賺錢。例如,公司的經理、總經理等,或政府官員,基本上都是「中高階的主管」,直接管人,管ㄧ群人,但不是擁有股權的老闆跟股東。管理賺錢憑藉的除了經驗和能力外,人脈也很重要。原則上賺取的金額會高於勞力賺錢和學識賺錢,然而ㄧ旦失業後,很難找到同等的職位和薪資。
4. 資本賺錢法:就是「用錢滾錢」。透過你手上的資本來賺錢。資本賺錢法不受時空的限制,即使你睡覺的時候和休假的時候,你的資本仍會為你持續賺進金錢。是最高階的賺錢方法,也是富人們普遍的選擇,正是我們的標題所指出的「輕鬆賺錢法」。賺錢的多寡跟「資本的大小」、「投資報酬率」和「長期複利的年數」成正相關。這也是「巴菲特滾雪球理論」的精髓。
我們人生開始的工作,不免會是勞力賺錢或學識賺錢,但ㄧ旦有積蓄後,不要忘記:走上「資本賺錢」之路。

「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瑪7:7)

2025年9月4日

什麼是「股票」?

ㄧ般人想到股票,就想到可以任意買賣的證券。所以要追求明牌,查探最新消息,透過技術分析低買高賣,最好跟上一支飆股。
但,邱老師我不這麽認為。舉例說明。
我開了一家餐廳,生意興隆。我有獨門的配方,有卓越的餐飲管理,讓客人絡驛不絕,口耳相傳。在這家店,我是經理,也是老闆,更是一人股東,就是獨資擁有的公司。
客人說:你生意那麼好,應該多開幾家分店,造福各方饕客。但我自己的資金只夠開這一家本店,雖然生意興隆賺了不少錢,但短時間拿不出那麼多錢開分店。於是我找到親朋好友,跟他們募資,ㄧ起開分店,總共開了5家店。於是,親朋好友都成了我們店(公司)的股東,不再是我ㄧ人獨資的公司了。
開了5家店後仍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客人擠爆我們的店門,更有不少人聞名遠道而來。於是,又有聲音說:5家店不夠市場胃納,得再加開一倍以上的分店。於是我公開向熟客募資,加開了10家分店,店面來到15家了。
客人們成了股東,但是他們覺得我們的財報不夠專業、不夠公開,讓他們心裡毛毛的。股東想退出賣股也不容易,同理,新股東想進來也麻煩。加上店裡車水馬龍,門庭若市,又該擴店了。
我們預估需將店面開到75家,5倍規模,因為客人的口碑無遠弗屆,我們的餐飲造福社會。但我們的私人募資管道已到盡頭,所有能認識的人都入了股,錢還不夠,怎麼辦?這時有人建議:股票上市吧!
於是,我們找了券商協助股票上市IPO,也找了會計事務所做了詳盡的財報,等著股票上市,增發新股,邀集新股東。股票上市後資金到位,我們展店到75家,並因名氣漸大,募集了許多優秀的人才(人才都要找有名氣、有資本的大公司入職的)。於是我們生意蒸蒸日上,獲利滾滾而來。我們一方面將部分獲利,以現金股利的方式發還支持我們的股東;ㄧ方面保留部分盈餘,作為繼續展店的資金。
終於開到100家店了。我們聲名遠播,於是公司董事會決定展店海外,加開到200家店。資金呢?我們決定增資新股,並優惠原股東優先認購。
終於,我們的生意慢慢穩定下來,成長性變小,不太需要高速展店了。但我們的獲利仍是滾滾而來,源源不絕。於是,本著最誠信的心,我們願意將公司的獲利回歸股東。因此,我們將絕大部分盈餘,以現金股利的方式發還給股東,現金股利發放率達到90%。也就是,公司每賺100元,就發還股東90元。讓股東將「自己的錢」,自行運用,看要投資別家公司,或是持續買進自家餐飲公司的股票。股東們與公司共贏,願意持股長長久久。

走筆至此,各位知道邱老師所謂的「股票」是怎樣的意義了罷!所以,我們要挑選怎樣的股票投資呢?
挑選有益國計民生、有益人類社會進步,挑選符合自己價值觀念的產業,挑選會賺錢、能賺錢、賺大錢、持續賺大錢的公司,挑選公司管理層具備誠實、信用、股東本位思維公司的股票。然後,逢低買進,買進的價格遠低於公司內在的價值,低到具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再然後,長期持有,與好公司共創價值,共創財富價值。我們藉由自己的價值觀與資產型式挑選好公司的股票,持股公司的經營價值又回過頭來塑造我們的處世價值。
這就是我所謂的「股票」與「投資」,更是「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之道」。

PS. 在社大上課提到了「股市」與「股票」,我以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觀點說明,今以文代言,講得更清楚。

2025年8月30日

波克夏是否要發現金股利之我見

股神要交棒,現金囤太多,於是就有建言說:接班人亞柏(Greg Abel)該將三千多億美元的約當現金,以現金股利的方式發放給股東。
我——波克夏之後的永久股東——不認同,理由如下。
眾所周知,美股的現金股利要課「股利稅30%」。你發現金股利,還沒拿到手就少了30%,直接打七折了。
與其發放現金股利,不如公司自行回購股票。
回購股票的優點:股東什麼都不用做就能增加持有公司股權的比率。作為要當永久股東的我來說,巴不得那些想要離開或要減碼的股東,趕快「廉價」賣一賣手中持股,讓我什麼都不用做,持有波克夏公司股權的比率就會增加。
回購股票的缺點:波克夏股價本淨比「絕大部分時間」都大於1,PBR>1。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回購股票會讓每股帳面淨值 (BPS) 減少。因為這樣的回購股價是大於每股帳面淨值,Price > BPS。雖然,回購的股價應該是小於每股內在價值,但卻應該會大於每股帳面價值,可見的事實是「每股帳面淨值 (BPS) 減少了」。
或許最好的現實是:波克夏繼續將囤積的大量現金,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收購公司或買進股票。可以考慮買進「在BCG矩陣裡的金牛型公司」,雖沒什麼成長性,但卻是持續賺進現金的好公司。當然,這是在找不到低價的「BCG矩陣裡明星型公司」時。

註:巴菲特認為,波克夏的每股內在價值遠大於每股帳面價值。

你們要以過安定的生活,專務己業,親手勞作為光榮,就如我們所吩咐過你們的,好叫你們在外人前來往時有光釆,不仰仗任何人。(得前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