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

我單抱波克夏的投資經驗

說說我的經驗:
我曾經看好某檔股票,在它股價下跌時開始分批逐步買進,哪知它那時股價跌得很深,於是我將全部資產買完----只持有這單一股票。買完之後,股價還持續下跌,跌到我持股價的18%以下----也就是說,當時我總資產賠了18%。問我那時後不後悔?我只後悔一點:買太快,以至於沒有資金繼續加碼!之後股價回升,回升到讓我賺8%時,我想,股價該歇一歇了罷,畢竟已經低點反彈32%了。先逢高賣出,再來低買。哪知,平倉之後,遇到大牛市,股價一飛衝天,整整漲到我當初持有價的兩倍。這期間我一直空手等待它回檔,可是望穿秋水也盼不到!當時,又不甘心追高,雖然知道它的價格還是便宜。
如今,我最後悔的,是當初我這麼看好這家公司,也徹底研究過它,而且買價也不低,也願意永久抱持它的股票。為什麼我會貪婪到採取投機的方式,想去先高賣再低買呢?我若採取投機的方式,我就不能成為一位投資家,股票就抱不牢、抱不久!
當然,現在認錯的我正逐步把它的股票買回來,雖然現在已經接近當初持有價的兩倍高,但是我徹底研究過這家公司,也相信我的判斷,更相信這樣的股價雖不夠超便宜但合理。
我的目標,一來先用1/4到1/3的資產重壓,將來,再把其他獲利了結股票的資金持續買進它。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所說的這檔股票是哪一檔。
我所要說的是:若你真的了解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斷,你就該化諸行動,把你的資產重重地壓注在最了解、最好、最可靠的投資標的上。

2015年5月29日

2015Q1以後買進波克夏B股的合理價格

2015Q1以後買進波克夏B股的合理價格

2015Q1波克夏A股的每股的帳面價值

$146,963

2015Q1波克夏B股的每股的帳面價值

$97.98

本淨比

買進評估狀況

波克夏B股買進價格

PBR≦1.5

波克夏合理的價格可以買進

$146.96

PBR≦1.2

波克夏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積極買進

$117.57

PBR≦1.1

波克夏股價低於保守估計的內在價值用力買進

$107.77


2014年底以後買進波克夏B股的合理價格

2014年底以後買進波克夏B股的合理價格

2014Q4波克夏A股的每股的帳面價值

$146,186

2014Q4波克夏B股的每股的帳面價值

$97.46

本淨比

買進評估狀況

波克夏B股買進價格

PBR≦1.5

波克夏合理的價格可以買進

$146.19

PBR≦1.2

波克夏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積極買進

$116.95

PBR≦1.1

波克夏股價低於保守估計的內在價值用力買進

$107.20


2015年5月28日

形塑自己的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觀

我們似乎總想躲在大多數人都認同的觀念裡,隨著大多數人的行事方法而行。巴菲特和孟格就不是這樣,他們總保持自己思想的獨立性,理性去思考每一件投資決策。
面對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觀與一般股民追高殺低的矛盾衝突,隨性與理性的奮鬥,我們要怎樣克服這種存在於我們內的體制性阻力呢?
我認為這就是「想法」和「價值觀」不同的地方!「想法」可以在你讀過一本書後就形成,但也可以在你接觸另一種觀念後就模糊,甚至拋棄掉。「價值觀」則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猶如潛意識般,默默指導你做事的方向。形成價值觀後,更往深處走,則是形成「哲學觀」。它跟「價值觀」不同的是,它不只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而是經過反覆論證,經過「懷疑----證明----認同----內化」的過程。有自己明確的邏輯觀念,可以隨時向他人辯證,提出證據與哲理說明的論點,這會更深深的地影響一個人的決策。
如果你能將我所建議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觀----與贏家波克夏共創價值,從「想法」變成「價值觀」,甚至形塑自己的「投資哲學」,那距離成功又更接近了。
我們彼此互勉!多一點人成功,就能幫助更多人成功。多一點人成功,就能多一點行善。「為此,我們行善不要厭倦;如果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節,必可收穫。」(聖保祿寫給迦拉達人書6:9)
這也是我寫作理財投資書的最終目的:幫助讀者跳脫財務困境,獲享財務自由及各種選擇的權利。這比政府花多少錢解決失業、創造就業的方法還有效,還有價值!大家也不用再勒著政府的脖子要求軍公教退休金持續給付、公保勞保基金持續給付、國民年金持續給付了。自助而後人助,天助自助者。
「小量播種的,也要小量收穫;大量播種的,也要大量收穫。每人照心中所酌量的捐助,不要心痛,也不要勉強,因為『天主愛樂捐的人』。天主能豐厚地賜與你們各種恩惠,使你們在一切事上常十分充足,能多多行各種善事。」(聖保祿寫給格林多人後書9:6-8)我們理財投資成功後更能行善,因為一位成功的投資家一定心懷「誠信」與「慈悲」。小成功,小獲利後,小量播種,小量收穫;大成功,大獲利後,大量播種,也大量收穫。

2015年5月26日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尤其是股市

Philips Fisher費雪在其名著「非常潛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中說到:在股市中做預測,就像是中世紀時的「煉金術」一樣,毫無根據。
誰能說出下週一開盤,大盤會開在幾點?收在幾點?月底又收到幾點?半年後?一年後?十年後呢?
即使猜中一次兩次,還能猜中三次、四次、五次......一百次?
還是那句話:你熟悉你所買賣的東西嗎?你瞭解它的價值嗎?或者更進一步說,你比別人更瞭解你所買賣東西的價值嗎?
巴菲特(Buffett)說:如果你沒有比別人更加瞭解你所投資的事物,你不該淌這趟混水!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尤其是股市。若能預知是牛市或熊市,瞎買、亂放空就會賺了!如同「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用射飛鏢的方式選股,就勝過絕大部分的基金經理人了。
股市中有80%的人在賠錢,20%的人在賺錢。而絕對的獲利屬於1%的人--也就是「不盲從,絕對理性,求知若渴地學習投資」的人。

2015年5月25日

最該相信的「報明牌」

「如果有人報一支股該你,你敢用多少比率的資金買入?你願意抱這支多久的時間?」
台股二十年前股票上萬點,當時最流行「報明牌」。但根據研究顯示:一般的散戶持有一檔股票的平均時間是「兩天」。這樣的持股時間又能產生多大的投資報酬率?所以,報明牌報的管它是好股爛股,賺到是運氣,賠了也是理所當然。
我一直懷疑報明牌者的動機!他是早已買進等你去拉抬它(股友社或電視上股市名嘴做的);還是想測試看看它未來的走勢(自己卻不買);還是瞎報好幾支(若有一支漲了就夠吹噓自己的神準)。
只有一種報明牌的方式你該信任:
不只推薦給你,自己也買,而且大比率資金的下去買。不朝三暮四,是一直堅持只報這檔(或不超過五檔)股票來買,自己也奉行之。愈跌愈推薦,自己也愈加碼(股票漲的時候,誰都會叫好啊!跌就不一樣了。)----這樣的人推薦這樣的股票,朋友,你才該相信。

2015年5月24日

買進卓越公司的股票不要隨便賣!

買進卓越公司的股票不要隨便賣!讓公司的經營成長為我們的財富複利增值。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
巴菲特主義價值投資觀就是要與贏家共創價值。在此投資觀下,我們可以抱持正面的思維來看待我們所投資的公司。
正如孟格這樣形容所投資的企業:「麥當勞是最值得尊敬的機構,因為,這麼多年來。它為數百萬少年提供了第一份工作,包括許多問題少年,麥當勞成功的教會許多人最重要的一課:承擔工作的責任,做可靠的人。如果明星大學能夠像麥當勞這樣提供有用的教育,我們的世界將會更美好。」
如果我們可以以這樣的方式來看待所投資的股票,將會抱的更久,抱得更喜樂。

2015年5月23日

巴菲特和孟格力守在「能力圈」內的投資

微軟公司(Microsoft)的創辦人比爾蓋茲(William Henry "Bill" Gates III)很早就認識巴菲特,巴菲特和他的交情斐淺,依據「雪球----巴菲特傳」一書的描寫,巴菲特似乎成了蓋茲夫妻的媒人,巴菲特也將遺產捐給蓋茲夫婦的慈善基金會(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是由比爾蓋茲夫婦資助的全球最大慈善基金會)。但是,波克夏從未持有微軟公司的股票。即使兩家公司的CEO這麼熟悉,但是屬於高科技的微軟公司股票,從未成為波克夏的持股。
同書也提到,高科技的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在發跡時,曾有機會讓巴菲特入股,但是波克夏一直都沒買英特爾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也從未後悔過。因為巴菲特和孟格自認為看不懂微軟和英特爾的業務,更無法正確的預期它們未來的獲利。他們寧願力守「能力圈」內的投資標的,而不願欺騙自己、欺騙別人,去買看不懂的產業。
孟格說:「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那麼,你注定一敗塗地。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在能力圈裡競爭。」

孟格的思想建立了巴菲特管理波克夏的新藍圖

孟格(Charlie Munger)總是反過來的思想幫助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的經營上取得重大的成果。葛拉漢(Benjamin Graham)重視的是當價格低於價值達到一定的安全邊際時,就該買進,而且不用考慮公司的產業型態、產業發展性,也不用考量CEO的作為。
孟格不這麼想,他修正了葛拉漢的投資理論,他認為卓越的公司值得以較高的價格買進,因為它的成長性讓它的價值不限於現在所分析出來的。孟格的「三大」投資原則:「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今年,在巴菲特2014年度寫給股東的信中(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回顧了早期他掌管波克夏時所犯的許多買進「雪茄屁股」公司的錯後,提到他遇到孟格時,孟格如何「校正」了他的錯誤,建立了巴菲特管理波克夏的新藍圖:「忘記你所認知要以誘人價格買進平庸企業的想法,取而代之,該以合理價格買進卓越企業的觀點。」、「孟格打破了我買『雪茄屁股』的慣性,給我上了一課:既可建立一個規模巨大的企業,又可以滿足公司持續成長的獲利。我認為,孟格的思想建立了現今波克夏成長獲利的基礎。」

房地產為什麼會增值?

房地產為什麼會增值?為什麼下一個買家願意付更高價買入?
一、這個國家人口成長,且成長快速,有住的需求。
二、人口城市化:村搬到鄉,鄉搬到縣,縣搬到省,再搬到一級都市。
三、房地產建設速度慢於人民房屋更新的速度。
以上是需求引起的。
不然就是炒作引起的房地產的漲價,但,炒作的泡沫最終就是崩盤。

2015年5月22日

華人企業我最想投資的公司

華人企業我最欣賞也最想投資的是好來化工,它的產品「黑人牙膏」我天天都用,早上也用,中午也用,晚上也用。而且只用它們家的,不用也用不慣別家的。但這麼好的公司竟然沒上市!因為它們不缺錢,它們現金時時滾滾而來。Wonderful !

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該貪婪

買賣股票若心理沒底,沒有很明確的買進理由,就不該抱有這股票。因為別人說風,你將追風;說雨,你又追雨。股市上消息的變化大概每半小時就改變一套說法,下一個小時你可能將感受到整個情勢和情緒都轉向。這樣買賣股票,賺到只是僥倖,賠錢是理所當然的事。更怕的是最早都一直小賺、小賺,失去警覺性,最終大賠收場。甚至賠得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若你對所買進的公司很了解、很有信心,股價跌你該開心,因為加碼的機會來了,重跌,更開心,可以加碼更多!若沒資本可加碼也無妨,因為好的基本面會讓股價遲早漲回來,還會漲到新高點--偉大卓越公司的股票。
若你對它根本就不了解、沒信心,小漲,你就想獲利了結,失去後面更大段的漲幅;跌,更不用說,早早就清光平倉,想放下心來。
買賣股票的時機,沒人能告訴你何時該買、何時該賣,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不可能大家都同步。
況且,你該能夠自己評估股票公司內在的價值,事先給定買進它該有的價格。
若買賣股票的價格遠遠超過它們的價值,這就是追逐它們的泡沫。
巴菲特把狂熱的股市比喻成灰姑娘的晚會,午夜鐘聲一到,一切又變回南瓜和老鼠,只是狂熱的股市裡每一個鐘都沒有時針!
買賣股票最佳的時機,正如巴菲特所說的:「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當別人不小心時,我們更要萬分謹慎!當別人提都不想提股市的時候,就是我們該提起勇氣貪婪的時候。

2015年5月21日

只選你已知的千里馬,不任意買進黑馬

請看這一檔股,曾是台股的股王--宏達電,htc手機的公司。
它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就已經是台股股王了,金融海嘯時重跌,沒想到之後股價還創新高,來到1,300元。
當時我在讀研究所,就與老師同學談到它那時的主力產品--智慧型手機,無法長期保持優勢。可是,卻讓我看走眼--股價創新高。
但是,怎麼上去,怎麼下來。當智慧型手機已經像傳統功能型手機成為大家競逐的紅海產業,甚至連大陸山寨機也來攙一腳時,它原來的優勢變成拖住它往下沉的磨石。
股市千里馬難尋,多的是魚目混珠的庸馬。
正如現在當紅的蘋果手機,你會買進蘋果公司的股票嗎?
二選一,你買哪一個?蘋果手機或蘋果公司股票?
我選前者!
在波克夏2012年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指出,自己在Google、蘋果和IBM的投資上有所區別是有原因的。他表示:「Google和蘋果都是偉大的公司,十年後它們更值錢我一點都不驚訝。我只是無法在有把握的價格上買入它們。在我們看來,IBM犯錯的可能性比Google或蘋果要低,至少我們是這樣認為的。蘋果創造了無比卓越的產品,只是我不知道如何給它估價。波克夏的成功是建立在像購買可口可樂和IBM這樣的公司之上。」
偉大的投資者做出這樣的詮釋:只選你已知的千里馬,不任意買進看不出未來如何的黑馬。

※  投資自有風險,投資人應自行判斷各種建議。

「誠信」是巴菲特管理波克夏最重要的原則

「誠信」是巴菲特管理波克夏最重要的原則,進行買股、收購公司,甚至面對股東時,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秉持著誠信的原則。《雪球--巴菲特傳》一書中,提到巴菲特和孟格都認為「誠實和正直是最高美德,衝動和自欺是犯錯主因」
巴菲特的兒子提到父親教給他們最重要的一事就是信任,彼得巴菲特 (Peter Buffett) 說:「我這些價值觀都是從家裡學習來的,說得更精確一點,是耳濡目染吸收來的。若要列個清單,我會把信任的概念擺在相當頂端
巴菲特信的理念貫徹到波克夏企業文化中,在給波克夏經理人的備忘錄中寫到:「我們的優先要務是,我們所有人要繼續狂熱地保衛波克夏的信譽。我們承受得起虧損----即使是很多錢;但我們承受不起信譽的損失----即使是一點點信譽。」
唯有謙虛為懷的個性的人,才能誠實處事、信任他人,坦誠錯誤,毫不掩飾。儘管,巴菲特在投資界成就斐然,甚至被稱為史上最偉大的投資家、股神,但在他給股東的信中卻處處流露他謙遜的態度:「在歷經25年各種不同事業的經營管理之後,我們學到一個教訓,那就是孟格和我還沒能學會如何去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只學會如何去避免它,我們專挑一尺高的欄杆跳過,而避免遇到七尺的欄杆。雖然,有時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有被解決的機會,但經常的是,我們盡量去迴避它,而不是冒險去跨越它。。「孟格 (Chalie Munger) 和我還沒能學會……」、「盡量去迴避,而不是冒險去……」正是股神謙遜、不驕傲以及誠實處事的態度。
費雪(Philip A. Fisher)在《非常潛力股》一書中敘述「尋找優良普通股的15個要點」,其中要點15就是:「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股東只有一種方法能夠保護自己,也就是,投資對象限於管理階層對股東有強烈受託感和道德責任感的公司。一家公司在這十五個要點中,有任何一點不如人意,但其他要點得到很高的評價,則仍可視為理想的投資對象。不過,不管其他所有的事務得到多高的評價,如果管理階層對股東有無強烈的受託感一事,令人深感懷疑的話,投資人絕不要認真考慮投資這樣一家公司。」費雪這樣的選股標準正是提醒我們:所投資公司的CEO一定要誠實和正直,一定要有把股東的權利與獲利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事,凡事要能對所有股東感同身受。

2015年5月20日

投資只需學會兩件事

投資很難?不!巴菲特認為投資只需學會兩件事,他說:「我們認為修習投資學的學生只需要確實學好兩門課程:如何評估一家企業,以及如何看待市場價格。」又說:「身為投資人,各位的目標很單純,就是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家容易了解企業的部分股權,而且該企業的盈餘數字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後必須大幅提升。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一定會發現只有少數幾家企業符合這些要求,因此,當你發現一檔符合條件的股票時,就應該大量買進。同時你應該堅持你的標準:如果你不願意繼續持有某檔股票長達十年的時間,那大概也撐不了十分鐘。」
投資很簡單,只需學會兩件事:如何評估一家企業,如何看待市場價格。只要找到一家容易了解的企業,並且能掌握該企業的盈餘數字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後會大幅提升,再以合理的價格大量買進其部分股權就可以了。但是,難就難在:你找得到這樣的企業嗎?你了解,或者說徹底了解這家企業在做什麼嗎?你確定你找到的企業其盈餘數字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後會大幅提升?縱觀台股,在未來我們實在找不到這樣「容易了解」而且「其盈餘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後會大幅提升」的企業。或許,回顧過去我們輕鬆找得到,例如鴻海、台積電、台塑和中鋼等。但是,它們的股本都已相當龐大,而且所從事的產業大都不「容易了解」。未來,我們實在沒有把握二十年後它們的「盈餘還會大幅提升」。
投資最不容易的是「你應該堅持你的標準:如果你不願意繼續持有某檔股票長達十年的時間,那大概也撐不了十分鐘。」我們常常找到一些好的投資標的,也認為它未來將大幅成長,也願意長期持有它。但是,面臨股價大跌時,市場上謠言紛紛,耳語相傳它未來業績慘淡,甚至可能下市時,有多少人能抱得住,能不賣掉你的股票,能堅持你原來的標準呢?難怪,巴菲特會說:「如果你不願意繼續持有某檔股票長達十年的時間,那大概也撐不了十分鐘。」

風停了,浪息了,回首方見價值投資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股市上漲,政府成大赢家》 
 這篇報導中,我看到了幾個數字:1. 中國企業、政治加家庭的債務總額已是國民生產毛額GDP的220%,2.2倍。 2.新開戶的散戶--從來都沒玩股票的人都跳下來玩了。 3.國企負債比65%--股東權益剩下35%,國企還增資還債,真正屬於股東的還剩多少。
寫到此,我不認為陸股就會馬上崩盤--未來總是不可知。只是,相對評估這個市場的價值時,泡沫化愈來愈大。
世界各國政府對股市都是抱持多頭主義(牛市),因為股市上漲,股市市值擴大,不但政府在股市的交易稅和資本利得稅獲利更多,也能帶出國家榮景,所以政府在股市上向來放送利多資訊--透過政策方式、政府發言、媒體喊話。而且這常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常常只需空口喊喊話,投資人就會受激勵狂買,推昇股價。
股價漲,市值漲,公司則利用狂熱的股市增資加發新股票,增資的利潤用來償還公司的負債,讓公司降低高負債比,免於倒債的危機,讓公司能夠生存下去,甚至維持競爭力。這是好事!如果我是經理人,我也這樣做。
公司的管理階層可以這樣做,因為保住公司就保住他們的飯碗,股東可以認同這樣的做法嗎?
公司增資會稀釋原來股東的權益,絕對損失原來股東的利益,不可取!
巴菲特常說:「海水退潮時,你就知道誰在裸泳。」狂熱的股市使得公司的價格遠超過其價值,形成泡沫的股價,股市泡沫的終點就是破裂。但是,股市投資熱的退潮,基本上對公司的營運沒什麼影響,反倒因為降低負債比讓公司的財務更健全,更能面對未來的競爭。
在股市泡沫崩盤後,大浪會先濤洗一群跟風入市的股民。但崩盤後低廉的股價卻很適合價值投資人買進!因為,公司財務健全了,競爭力加強了,可以迎來下一波的高獲利。
巴菲特常說:「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風停了,浪息了,回首方才見價值投資的股票逐一浮現

2015年5月19日

福音的精神和理財投資不相違背!

和一位年輕人談到我對理財觀的定義:「個人對於現在和未來所有能掌握的資源,如何分配及運用的想法價值觀。」
後來看到他在讀「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想想我第一次讀時,已經是它發行十週年紀念版,但書中的觀念卻依然不落伍、不過時。作者清崎(Robert Kiyosaki)花了近300頁敘述他的看法,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只有兩句話:「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以及「富人不為錢工作,讓錢為你工作」。這就是富人和我們想得不一樣的關鍵。
清崎說的資產,就是可以為你工作、為你錢滾錢的資源。它可能是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和智慧財產。所謂的富人就是要搶這些可以「錢滾錢」、可以「為你工作」的資產,這就是投資。富人不為錢工作,不是富人不用工作,只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享受自己想做的工作。
而所謂的「窮人」並不是因為他收入低,低於基本工資就是窮人。所謂的窮人,最主要是「入不敷出」!即使是高收入的醫師、律師、會計師或工程師,如果他每個月、每年都透支,他還是窮人,不但存不到錢,還得辛苦地為錢工作,不然就活不下去了。貧窮常常不是實際的收支問題,而是觀念、價值觀形成的理財問題。
那何謂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擁有穩定的收入,也不會讓自己限於入不敷出的境界,可是,他們不知買進可以「為你工作」的資產,反而買進持續消耗自己未來收入的「負債」。這裡說的負債是不會為自己工作賺取現金的東西,反而會在未來持續消耗現金的東西。清崎在另一本書說:「利用債務來買進負債」。利用未來的資源來背負房貸、車貸等「債務」,買進價值會隨時間逐漸減值的房子和車子這樣的「負債」。
但是「富人則是利用債務來買進資產」,例如郭台銘可以增資發行股票來為鴻海募集資金,可以發行無擔保公司債來為鴻海募集資金,可以向銀行借貸來為鴻海募集資金,再讓這些募集資金為鴻海擴充設備、募集人才,讓鴻海持續獲利成長創新高,為股東創造價值,包括最大的股東他自己。這才是富人想的跟你不一樣的地方----「利用債務來買進資產,讓錢為你工作」。
那麼你想選擇當哪一個?
耶穌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
福音的精神和理財投資不相違背。
但是,所謂的窮人並非因為賺得少而被認定為窮人,而是貪得無度的欲望,不知反省改進,得過且過的心態。因為貪,所以看到什麼都想買,沒有量入為出,沒有節制欲望,欲深溪壑,物慾橫流,再多的錢都不夠他用。
富人不為錢工作,卻讓錢為你工作。所以,在短暫的人生中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己想做的工作,享受工作帶來的滿足與成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不需要成為超級大富翁,富的幾代子孫都花不完。但是,我們絕對要有財務上的自由,不被負債所逼,做什麼事,做怎樣的人,交怎麼樣的朋友,都不可以被錢牽著鼻子走,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窮並非收入低、賺得錢少的問題,而是理財價值觀的問題。你窮是因為你的理財價值觀窮,並非賺的不夠多。高收入只是讓你腦中金錢的流向更明顯、更加速而已,並不能讓你富有而自由。
富人不為錢工作,卻讓錢為你工作,只要會理財、會投資,我們就可以週休七日,安享餘生,日出三竿而起,不用工作了,是不是?
「你們要以過安定的生活,專務已業,親手勞作為光榮。」、「誰若不願意工作,就不應當吃飯。」聖保祿宗徒寫到。
工作是神聖的。我們不要「不勞而獲」!但投資算不算不勞而獲,算不算投機取巧呢?我認為不是。我們投資,是用我們辛苦工作所積攢下來的錢投資,任何人投資之前都先有工作,從工作得到的收入,才是我們用來投資的錢,我們利用這筆錢去挑選卓越的公司,並與卓越公司一同成長獲利,然後和著我們由此磨練出的智慧與不斷學習到的知識,繼續去用錢滾錢,共享卓越公司成長繁榮的果實。
相反的,窮人拿到辛勤工作的錢,先去花費,貪圖一時的享受與慾望的滿足,甚至透支未來工作的收入,使自己成為金錢奴隸。
投資者不是,他們克制自己的慾望,將自己的需要降到最低,猶如王永慶所說的「瘦鵝理論」,以圖獲得將來更多的購買力。在這過程中,我們先有辛勤工作的收入,充實我們的投資知識,挑選卓越公司投資。再將投資的獲利,以及投資過程中磨練出的智慧,重複投資卓越公司,形成一股正向循環。
因為,投資絕不是「閉起眼睛,亂槍打鳥」的事,投資絕對需要足夠的智慧、知識與自律,才能嘗到甜美的果實。

2015年5月18日

中國股市可能更應使用價值投資而不是投機

中國股市可能更應使用價值投資而不是投機----巴菲特、孟格在股東大會的回答提問者的觀點:
        問:您覺得價值投資能廣泛適用於所有的市場嗎?其中包括中國市場嗎?是否適用於過去十幾個月翻了兩倍的A股?
  巴菲特:投資原則不會在國境線上止步,如果我在其他國家投資,我將繼續使用葛拉漢在《智慧的投資人》一書中所論述的原則,例如將購股視為自己擁有了企業一小部分的所有權等。
  孟格:中國股市可能更應使用價值投資而不是投機,我不認為價值投資會過時,中國市場將會因為更強調價值理念,更少地捲入投機潮而變得更好,奇怪的是沒有人做價值投資。
  巴菲特:如果你能在股票便宜的時候投資,這並不是一場需要高智商的艱難遊戲。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並不難。與美國市場相比,中國的投資環境相對年輕,這導致市場更多地受到投機的影響,而這可能給價值投資創造機會。
  孟格:難道還有其他方式比價值投資更明智嗎?
  巴菲特:市場上價格和價值將繼續存在巨大的差異,那些熟讀「偉大投資者葛拉漢和陶德」----《證券分析》的人將繼續發財。(摘錄自新浪財經)

荒島投資法

巴菲特曾說過一個「荒島投資法」,既適合沒時間看盤的人,操作績效也能打敗絕大部分的投資客。
所謂「荒島投資法」就是當我們像魯賓遜一樣漂流荒島,10年或20年回到文明世界,發現之前買的那檔股票為我們增加很大的財富,可以不虞餘生。
投資人該找這樣「荒島增值」卓越公司的股票!
找出卓越公司,評估它合理的買進價,買入後,忘了它,永久長抱!
根據《雪球巴菲特傳》當年巴菲特認為的荒島投資股是「道瓊」公司。
但是,我認為:荒島投資股=波克夏!

2015年5月17日

Letter to Buffett & Munger


April 17, 2015

Dear Warren and Charlie:

I am a shareholder of Berkshire Hathaway and a disciple of Buffettism. I wrote a book in Chinese entitled “Following the Master: Embracing Buffettism --- co-Creating Value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In this book, I share with my readers what I had learned from Warren Buffett – to become value investors, they need to know how to assess the value of a firm, and to understand market prices. From these two starting points, I justify the importance of wealth management and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value investment.

In my book, I examine the winning strategy of Berkshire Hathaway—its profit models, executive talent, shareholdings, acquisitions and subsidiaries. I show my readers that buying Berkshire Class B stock is the best way to make their money grow. Drawing from my personal study, I explained some of my important conclusions such as the following:

In the first chapter, I defined wealth management as fully maximizing the possession and use of past and present personal wealth. I discuss what I consider the essential principles of Buffettism, for example, freeing oneself from “debt slavery” and achieving “financial freedom” by making money work for us. As Mr. Benjamin Graham wrote in his book "Security Analysis", I also defined investment as co-creating value together with successful investors such as Berkshire Hathaway.

In the second chapter, I advised my readers to know the people behind the business. In making investment decisions, we should know who runs the business.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largely depends on the CEO. My book examines why Mr. Warren Buffett and Mr. Charlie Munger are top CEO’s. Their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styles are behind Berkshire Hathaway’s high return on investment. If we entrusted the management of our investments to these two gentlemen, how can we not make money? And what would a post-Buffett and post-Munger investment landscape look like? In my book, I wrote that such a landscape would see the emergence of three separate roles—Chairman, CEO, and CIO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but that Berkshire could easily draw from its rich talent pool to fill in those roles.

In the third chapter, I explained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owning Berkshire stocks based on their market value at the end of 2014 when Berkshire stocks were ranked ahead of 15 other common stocks. Moreover, I analyzed Berkshire’s fund management model and demonstrate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15 such models.

In the fourth chapter, I wrote about Berkshire’s gradual acquisition of several profitable businesses as yet another benchmark of outstanding success. In its 2014 Annual Report, Berkshire Hathaway Inc. reported that it had 89 subsidiaries in four major industry categories: 1) Insurance; 2) Regulated, Capital-Intensive Businesses; 3) Manufacturing, Service and Retailing Operations; and 4) Finance and Financial Products.

In the fifth chapter, I asked the question: How much is Berkshire worth? I then adopted Benjamin Graham’s concept that one need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price and value, and that we need to have a rough estimate of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 business in order to avoid error and reach an accurate valuation. According to Mr. Warren Buffett, tracking Berkshire’s book value is the best method of  estimating its intrinsic value. My book utilizes the Price-Book Ratio (PBR). PBR1.5x means that Berkshire stock prices are reasonable; PBR1.2x means they are lower than Berkshire’s intrinsic value; PBR1.1x reflects a material discount to the company’s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

To defeat Mr. Buffett, I tell my readers that first, they should put pressure on Berkshire stocks by investing most of their assets in it and to invest the rest of their assets in other stocks. Thus, they “enter in order to attack, and remain outside to defend themselves,” in the words of a famous Chinese war strategist. Secondly, my readers could also learn the process of valuation of a business and enjoy a long-term rate of return from an outstanding company. Lastly, my book encourages them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financial outlook, understand how the human mind works, and to formulate their own wealth management principles.

In the sixth chapter, I described my experience of using an online platform to open an account with a U.S. securities firm (Firstrade Securities Inc.) and to purchase Berkshire Class B stocks. I used that platform to monitor stock prices, engage in trading, and paid and received payments through remittances. I shared with my readers my conviction that purchasing Berkshire Class B stocks is their best investment option, and that they should consider never to sell them.

In the seventh chapter, I wrote that our thoughts and convictions are our most important assets and I gave some examples of different wealth management models. The usual way of saving money in the bank is one such model. But it is one that cannot deliver the 19.4% compound interest earnings from Berkshire shares.

Reading is power,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wealth management. I recommended reading some books on this topic and I suggested that they read my book 12 times. At least one year is needed to fully understand “Following the Master: Embracing Buffettism --- co-Creating Value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Only after a prolonged period of digesting its contents could they create their own wealth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investment principles.

I am convinced that my book can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wealth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and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Berkshire Hathaway plays in these fields. It is unfortunate that until now I have not yet found a publisher.

This letter is meant partly to satisfy my desire of sharing with you the existence of this book and partly to request you to spread the word among other ardent fans of Berkshire Hathaway, and possibly recommend it. I always consider myself a zealous disciple of your art and science and I remain

Sincerely yours,

John Qiu

贏家為何就是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Inc.)?


最好的投資標的是波克夏公司的股票?贏家為何就是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Inc.

我們從「投資報酬率」與「產業穩定度」來評估它:根據巴菲特2014寫給股東的信----A股帳面價值和波克夏與美股大盤S&P 500)投資報酬之比較,我們可以知道波克夏過去50年來,也就是現在管理階層----巴菲特接手以來,每股帳面價值從19美元成長到146,186美元,每年複合成長率達到19.4%50年間每股帳面價值成長了7,511倍,每股市值更成長了1.8萬倍。2014年,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成長了8.3%,雖然沒有打敗美股大盤(S&P 50013.7%的漲幅,但是每股市值的漲幅27.0%卻有打敗美股大盤(S&P 500)。而且過去50年每股帳面價值的年複成長率19.4%,每股市值的年複成長率21.6%,卻遠遠大幅打敗美股大盤(S&P 5009.9%的年複成長率。

年複成長率?舉例來說,就是你把100元存在銀行,它給你19.4%的年利率。一年後你可以得到19.4元的利息,再加上你100元的本金,你在第二年初將有119.4的本金存銀行,銀行再以同樣19.4%的年利率給你算利息。所以,第二年末你將得到23.16元的利息,再加上你119.4元的本金,兩年後,你的本金變成142.56元。同樣方法如果你一直不去動它,而銀行也一直以這樣的利率為你複利,50年後,你的存款將成長7,511倍,變成751,113元。這樣的投資報酬很驚人吧!若以波克夏市值的成長方式來複利計算,你的存款將成長18,262倍,變成1,826,163元,本金100元,變成180萬,報酬率更恐怖!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其威力甚至超過原子彈。

世上沒有銀行會這樣做,但是投資波克夏卻可以達到這樣複利式的投資報酬率。若相對的,你投資的是美股大盤,如S&P 500的指數型基金50年後,你的本金將成長112倍,變成11,196,雖也不錯,但相較於投資波克夏的報酬,就遜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