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

年金改革下的退休金自理策略

我的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當初初稿完成時,有相當一大部分是論述軍公教退休金的危機。但是,在出版社的要求下全部刪除!理由很簡單:出版社認為軍公教人員不理財。中華民國軍公教的退休制度真的讓軍公教人員不用理財--這個月花光了,下個月還會來,今年的透支了,明年還會繼續來,就像在職時每個月薪水準時入帳般的月退休金。這樣的制度養成了軍公教族群不理財的文化。
咦!軍公教人員也會買股票啊?很多是炒股票短進短出的投機行為,並非真正長期性的理財投資規劃。
現在年金改革炒的火熱,最近傳出各行業都要65歲才能退休領退休金的「共識」。不管這是真共識還是假共識,已讓軍公教人心惶惶。新聞報導,金融業順勢推出為軍公教人員的退休理財商品,販售退休險保單。為此,讓我們一起來探討看看:這樣的退休險保單好不好?是否還有更好的退休金自理方法?
保險公司販售的有一般壽險保單,也有理財型保單。保單內容不ㄧ,保障條例各異,我不熟,不在此討論。但是,我比較好奇的是: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放哪裡去了?精確地說,它投資到哪裡去了?
「投資」?保險費不是「放」到保險公司或銀行「存」起來了嗎?
在金融的世界裡,金錢不會死死的擺著,會在各種投資領域「滾動」。即使是「存」在央行,央行也是拿來買外國公債或理財商品。現代貨幣制度下的金錢,永遠在滾動!
所以,你我繳給保險公司的保費,它們也是拿來投資。可能部分存在央行,剩下的,保守一點的買政府公債,或者繳給再保公司--保險公司也有它的保險公司幫它保險,這就是「再保」公司。積極ㄧ點的買公司債,甚至股票、其他金融商品。如附註。
波克夏的保險與再保子公司所收的保費,成為母公司買股與收購的「浮存金」,這就是我們常說股神巴菲特的「深口袋」。表面看來,波克夏保險子公司所收保費的投資方式,是各家保險公司裡最積極、也是風險最大的方式。但實際上,瞭解巴菲特與波克夏的人知道:它們的保費應用是風險最低的--我書中有提到。我蠻好奇的是:我們台灣的保險公司有哪些的再保公司是波克夏的再保子公司--波克夏再保集團(BHRG)和通用再保公司(General Re)?
既然知道保險公司的保費應用方式,我想問的是:為什麼我們自理的退休金要交給保險公司投資,而不自己來呢?
只要是投資,我認為,投資報酬與投資風險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決定資金分配的「操盤手」!
這個操盤手,可能是投資經理,也可能是指點投資經理的總經理或董事長,甚至是公司外部人士,誰知道?任何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銀行或ㄧ般公司,可能授權投資經理全權掌管投資決策、資金分配;也可能投資經理事事得經總經理或董事長的「授意」,方能做投資決策與資金分配;甚至可能是某個大股東以「藏鏡人」的身份,在公司外部指揮著公司的投資決策和資金分配。誰知道?我們ㄧ般公司外部人幾乎不知道,甚至公司內部人也不知道。
既然知此,我們是否還應該「無條件」的相信推出這些商品的公司?但若不相信,我們自己又不擅長理財投資,該如何理出自己所需要的另一份退休金呢?
我有幾個建議:
1. 仿效保險公司買進政府公債。既然,你的保險公司可以拿你的保費去買政府公債,為什麼你不自己來?政府公債可分中央政府公債--即國債--和地方政府公債。買政府公債要求的是零風險--其實沒有真正的「零」風險,只有相對「較低」的風險--既然如此,我們就只考慮買「國債」,不買地方政府公債。國債,第一想到的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公債,我沒買過,但似乎可以在台灣銀行購買。除此之外,還可以買進美國國債--這是全世界認定最低風險又能抗通膨的投資標的。
2. 更積極ㄧ點,買進大公司的公司債。政府公債的利息相對較低,公司債的利息相對較高。因為,相對政府公債而言,公司債券的違約機率相對較高。要買公司債,要選:一、不會倒,二、年年有盈利的公司。尤其是股票上市公司中的龍頭股,例如鴻海、台積電等的公司債,相對會有保障,但不會是零風險。
3. 買進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買債券,不管是政府公債還是公司債,相對利息都不高。要讓投資報酬能達成另一份退休金,相對比較困難。但又怕買股票者,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是另一個選擇,巴菲特也有這樣的推薦。在台股中,最赫赫有名的ETF 就是「台灣50(0050)」。我聽過存股教授謝士英老師的演講,他認為,與其投資台灣50,你自己怎麼不挑個「台灣10」來投資?也就是挑選自己認為台股中最大、獲利最好、最穩定的10檔股票分散投資。這是很不錯的觀點!除了台股外,美股的ETF更有可以提高報酬、降低風險的標的。尤其是巴菲特所提的大盤S&P 500的ETF!網友竹軒才在我們的粉絲專頁留言推薦,這方面他比我還熟,可以請教他。
4. 我最終的建議,如我書唯一的建議:買進波克夏的股票!投資它的報酬率、風險度,我的書、我的粉絲專頁和部落格有太多的論述了。咦!不能讓你偷懶不去讀、不去瀏覽。言盡於此,加油!加加油!

附註:如表17-1、人身保險業資金運用表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截至2016年8月,台灣的壽險業資金總額達到新台幣19.59兆元。其中銀行存款占2.3%,有價證券占23.21%,不動產占6.1%,國外投資占60.75%。有價證券的23.21%中,投資於公債及國庫券(就是本文所指的政府公債)占9.93%,股票占5.88%,公司債占2.39%,基金及受益憑證占1.33%。占比最大的國外投資應該也是以有價證券投資爲主,只是投資明細在這個表中不明。

2016年10月13日

誰是第三選擇的長期持股--挑選三檔優秀的美股來長期投資

最近重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細細品味孟格的思想。他在書中說到:
「在美國,一個人或機構,如果用絕大多數的財富,長期投資三家優秀的美國公司,那麼絕對能夠發大財。
「進一步說,我認為,在某些情況下,一個家族或ㄧ個基金用90%的資產來投資一支股票,也不失爲一種理性的選擇。」
我的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採用了後面那一句,推薦了唯一的股票--波克夏。
若是覺得單壓ㄧ檔不夠放心,我們想要依循孟格前面那句,挑選三檔絕對優秀的美股當作一輩子的長期投資,除了波克夏還可選哪兩檔呢?
第二選擇當然是可口可樂!因為,它是巴菲特和孟格最津津樂道的公司,孟格在書中最推薦的也是它。
第三選擇呢?嗯......這讓我陷入長思了。我先想到的是寶僑(P&G),再想到的是IBM ,還有3M。
P&G和IBM 被巴菲特看上的競爭優勢,我的書有概述:
P&G是美國最大、世界前幾大的日用品公司。巴菲特讚不絕口的吉列刮鬍刀2005年被P&G收購,成為其子品牌之一。P&G讓巴菲特看中的優勢,除了它眾多的子品牌和我們日常生活消費息息相關。再者,正如《基業長青》ㄧ書所提到:公司文化讓P&G能夠歷久彌新,永續經營,即使公司已成立170多年,它不但沒有步入衰老,反而獲利年年成長。
IBM 在孟格書中總是被當「反例」不佳的投資案例。可是波克夏自2011年開始買進它,並成為其四大持股之一。在我的書中用了五頁來分析IBM ,我的粉絲專頁和部落格也有幾篇文章論述它,尤其視它為「金牛」。雖然,IBM 還算是高科技股,可是它「金牛」的特性,年年滾滾而進的自由現金;加上勤於回購自家股票,提升每股內在價值;還有波克夏重押的背書,使得它具備了長期投資價值。
《基業長青》ㄧ書採訪問到惠普(HP)創辦人最推崇的公司時,他回答到:「3M!豪無疑問,你永遠不知道他們接下來會推出什麼新產品。但即使你永遠無法預測3M的下一步是什麼,你知道他們始終都會非常成功。」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下結論說:如果真要他下賭注說哪一家在未來50年或100年能因應外界變動,持續成功,他會押注在3M公司上--這是該書1994年英文初版和2007年中文初版的論點。
至於,為何只選美股,不是世界各國優秀公司?孟格在書中提到:「到目前為止(1998年),波克夏幾乎不直接進行海外投資。」他引用彼得·杜拉克的觀點:「較諸其他方面的利益以及大多數國家,美國的文化和法律制度特別照顧股東的利益。」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上也呼應這樣「投資美股」的觀點:"America's best days lie ahead." (美國最好的日子就在前方)
不知讀者和網友們,你們心中認為哪檔「美股」適合當我們第三選擇的長期持股呢?願聞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