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等待「老乾媽」辣椒醬投資良機

我是「老乾媽」辣椒醬愛用者!時間推到2005年在中國大陸的旅遊,嘗到這辣椒醬拌米線的美味,就成了它的忠實客戶--你愛用的產品蘊含了投資契機。
先說說它的歷史:「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是一個沒上過學、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好的貴州農村婦女。在丈夫過世後,陶華碧靠著賣米線、涼粉養家。有天,陶華碧沒買辣椒,以為缺了辣椒醬也不會耽誤生意。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辣椒醬,居然都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從此她潛心研究辣椒醬,經過反覆試製,讓辣椒醬風味更加獨特。客人常常專門來嘗、來買辣椒醬,甚至告訴她:「你既然能做出這麼好的辣椒醬,還賣什麼涼粉?乾脆開家辣椒醬工廠算了!」1996年,49歲的陶華碧捨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借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辣椒醬,定名為「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20年過去,如今「老乾媽」辣椒醬,帶動貴州200萬農民改善生活,讓貴州省經濟成長。現在老乾媽辣醬銷售全世界,甚至美國超市,美國人還替它取了一個霸氣的名字,叫做「憤怒的女士」。
看完這段歷史,有沒有發現老乾媽的發展和一百多年前的可口可樂,有些類似?
第一,簡單的產品。除了特有的調製秘方外,就是簡單的食品,製作不複雜,容易大量生產。
第二,反覆消費的消耗品。買來就是用完,然後還會再買,反覆地消費同一產品。
第三,產品不改變,口味變化不大。產品不隨著時代演進而褪色。
第四,品牌形象,造成模仿者崛起。
第五,搭載國力的開展,從一地銷售到全國的市場,再到全球行銷。
現在,老乾媽還沒有股票上市,據報導:陶華碧堅持「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即使如此,老乾媽還是連續17年達到銷售額成長。它的註冊資本僅人民幣1,000萬,公司結構就五個部門。原股東結構,只有陶華碧和她的兩個兒子:大兒子持股49%,主管市場;小兒子持股50%,主管生產;而陶華碧本人持股僅1%。據稱:陶華碧已在2014年悄然退出了對公司的持股,不再持有老乾媽任何股份。這一變動,外界仍未注意到。同時,她的小兒子李輝在股東名單中也不再出現,取而代之,被大兒子李貴山和一名叫李妙行的自然人所掌控。
陶華碧表明她無意上市,畢竟錢已經多到用不完。但是否就等不到它股票上市的一天?我不這麼認為。因為,資本主義商業的發展,公司終需要繼續成長,這樣的發展就需要資金、人才與競爭策略。老乾媽現有的資金或許足夠它現在的發展,但要迅速全球化還需要更多的資金。人才是公司基業長青的必要條件,要吸引人才,尤其是全球化的人才,公司的名氣很重要。除了行銷全球外,股票上市也是打響公司名氣,吸引人才的方法。有了足夠優秀的人才,才有全球化的競爭策略。否則,仿效者的出現、食安風暴的衝擊、全球法令政策的演變和貿易壁壘的形成,老乾媽若不能更進一步,終將沒落於平凡,甚至消失。
這樣的推理給了我們希望:有一天可以買進老乾媽的股票,與贏家共創價值。
因為,公司的發展常常會遇到波折,正如可口可樂初期所遇到的,例如仿冒品。有老乾媽就有「老乾爹」。真的,我在大陸超市的貨架上就看過老乾爹的辣椒醬。如何擊退仿冒者,建構夠寬的品牌護城河是老乾媽未來需要做的。來自競爭對手的毀謗、攻擊,尤其是面對世界各國的食品衛生、健康監管法規,甚至反託拉斯法、反傾銷法,這是產品全球化的挑戰。聚焦於原始產品還是多角化經營?我看老乾媽的官網,產品似乎不只是辣椒醬,還有還有火鍋料、豆腐乳跟香辣菜。初步的多樣化了。巴菲特常常警告:公司的多角化常是多慘化的開端,尤其遇到接班的CEO--現在的老乾媽即將面臨第二代的接班--因不滿於公司平淡無奇的現狀,又沒有風險控管的能力,常會讓公司萬劫不復。
但是,我認為「老乾媽辣椒醬」不會消失!它已攻占廣大消費者口味的潛意識,消費者拋棄不了它。所以,當老乾媽公司遇到經營危機,需要資金、人才重振雄風時,正是我們巴菲特主義投資者危機入市的最佳時機。
等待老乾媽股票上市,等待投資良機的到來。正如當年巴菲特等了44年(1951~1995),才終於收購他最愛的公司--蓋可(GEICO);等了多少年才收購他鄰居B太太的內布拉斯加家具店。我們也可以「等一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